儀隴融媒(記者 陳洪江)近年來,土門鎮依托蠶桑產業,利用村級閑置資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探索出“黨建+集體經濟+農戶”發展模式,不僅壯大了集體經濟,還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這幾天,在土門鎮文昌農村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種植大棚里,平菇、秀珍菇迎來“大豐收”的同時,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滯銷情況。了解相關情況后,鎮村兩級黨員干部立即來到基地,幫助采摘、銷售蘑菇,解決了業主的燃眉之急。
土門鎮文昌農村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人鄭勇平告訴記者:“這幾天我們這個蘑菇銷售壓力比較大,你看嘛,今天鎮上、村上的這些黨員干部都來幫我們采摘蘑菇,還幫我們銷售那么多,這說明我們這些黨員干部對我們集體經濟是非常支持的。”
2021年,土門鎮文昌農村社區依托蠶桑產業基地的優勢,利用閑置的村小學校舍,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種植桑枝食用菌的集體經濟,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現已初見成效。
“我們集體經濟通過一年多時間的發展,在2022年實現總收入35萬元,盈利達到了12萬元。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擴大規模,通過‘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模式,帶動周邊有意愿種植桑枝食用菌的群眾實現共同致富增收。”鄭勇平說。
為了發展好桑枝食用菌產業,土門鎮文昌農村社區“兩委”積極作為,主動與上級部門對接,爭取項目資金,修建凍庫,解決了食用菌產出高峰與市場需要之間的矛盾,讓桑枝食用菌更好的融入市場。
土門鎮文昌農村社區黨總支部書記李杰說:“為了實現我村集體經濟規模發展,村級黨組織多措并舉,第一時間協調解決了資金難、用工難、銷售難的問題,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文昌農村社區的經驗和做法,在土門鎮其他村(社)進行推廣,盤活村級閑置資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并通過集體經濟的示范帶頭作用,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土門鎮黨委副書記鄧曉陽表示:“近年來,土門鎮堅持以黨建引領,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提升基層組織力,護航鄉村振興、鄉村治理,實現共同富裕的動力引擎,村級集體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2023年預計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