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張超 陳彥宇)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我縣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健全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構建現代基礎設施建設體系,為推動我縣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路是發展之基、水是生產之要。民生基礎設施建設,一直以來都是事關百姓福祉的要事。這段時間,我縣各大交通、水利建設項目施工建設進度如何?讓我們跟隨鏡頭看一看。
在柳埡至思德美麗鄉村公路項目建設現場,只見推土機、挖掘機等工程設備不停運轉,工人師傅們正忙著進行路基擋土墻施工,眼前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這段時間,項目施工方利用晴好天氣趕工期、抓進度,加速推進項目建設。
儀隴縣XR48馬鞍至新石橋(柳埡至思德段)幸福美麗鄉村路建設項目總投資1.33億元,主線長7.39公里,設計為三級公路,路基寬度7.5米(有效路面6.5米)。為高質量建設該項目,項目辦組建專班,強化工程監理、優化服務保障。
“我們成立督導專班,主動對接,靠前指揮,一線督導,協調幫助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營造大干快干拼命干的濃厚氛圍。”四川德憬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何紹平介紹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把對外大交通作為支撐未來發展的先導性工程,全力推進漢巴南鐵路(儀隴段)及儀隴、馬鞍站房建設;加快完成閬儀營高速(儀隴段)征地拆遷,力促主線與連接線同步推進;扎實做好平儀、南儀高速前期工作,努力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大通道。圍繞暢通縣域“內循環”,啟動實施S206金城繞線工程,有序推進福臨至馬鞍等4條幸福美麗鄉村路建設。
縣交通局副局長嚴毅表示:“今年,我們將統籌實施通村通組路、窄路加寬、危舊橋改造,嚴格落實路長制,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通行能力,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把‘四好農村路’建設成為‘產業路’‘旅游路’‘致富路’,達到建一條公路、興一片產業、富一方百姓的目標。”
紅花溝水庫作為我縣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縣水務部門多次組織開展工作會議,全面抓好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的統籌協調和指揮調度,壓實參建隊伍管理。在永光鎮紅花溝村上游紅花溝水庫建設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取水導流隧洞和大壩左岸壩肩正在建設,工人們正有序地施工。
紅花溝水庫項目經理王忠成告訴記者:“我公司今年2月1號進場以來,項目部全力推進工程項目建設,每天安排25名施工人員10余臺機械入場作業,目前正在進行導流洞施工作業和大壩壩肩開挖。”
據了解,紅花溝水庫位于永光鎮紅花溝村上游,工程規模為小(一)型,由樞紐工程和灌區工程組成,初設總投資11537.54萬元,灌區工程1710.38萬元,設計灌面1.04萬畝,可解決農村1.02萬人生活飲用水問題。
據縣水務局紅花溝水庫技術負責人劉忠輝介紹,目前完成投資約280余萬元,力爭在汛期來臨之際完成導流隧洞的開挖及襯渠以及上壩公路的硬化,確保汛期導流安全,確保大壩填筑防汛安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治水安民、興水惠民”,加快推進亭子口灌區、紅花溝水庫建設,啟動思德水庫灌區提升改造,實施金城紅巖、三蛟九龍等2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新建中小型水庫配套渠系20公里,統籌推進“萬口當家塘”等“五小水利”建設。大力實施鄉村水務試點,完成縣城第二自來水廠、二道明光等6處規模化供水工程,推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以上、農村規模化供水率達82%以上;全面推進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價”一體化建設,真正讓農村群眾吃得上、吃得好、吃得起水。
縣水務局黨組書記張均說:“今年我們將結合省市縣一系列水利設施建設提升改造的契機,積極主動爭取上級資金和政策支持,調動市場主體、社會力量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積極性,不斷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全力推動水利項目盡快落實落地,為儀隴高質量發展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