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節氣臨近。各地各部門抓早抓實謀劃糧食生產,在最北省份黑龍江,盡管冰雪未融,農民朋友已經著手采購農資;在華北平原,青綠色麥苗經過春澆后,更顯勃勃生機;在湖南省湘鄉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各項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神州大地上,處處涌動著暖暖春潮,各地各部門鉚足干勁、搶抓機遇,春耕備耕正平穩、有序、高效推進,為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夯實了基礎。
農為政本,食乃民天。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手里有糧,心中不慌。未來一個時期,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鎮化推進,糧食等重要農產品需求仍呈剛性增長態勢。因此,及早謀劃今年糧食生產,抓早抓實各項保障措施,跑出春耕生產兔年“加速度”,對于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具有重要意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之上,農業強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發出了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偉大號召。如今,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中國飯碗”端得更穩,大豆油料擴種超出預期,大豆自給率提高3個百分點;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耕地保護建設、種業振興、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扎實推進,農機裝備創制實現階段性突破。觀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時刻把握住時與勢,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科學謀劃和推進“三農”工作,切實抓好農業農村工作。
推動農業強國建設,往往能聯動資金、土地、用工等,為激發中國經濟發展活力提供有力的保障。三農涉及的行業多、領域廣、群體大,前景非常廣闊。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隨著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消費加快升級,預計每年可以新增2萬億元左右消費需求。未來5到10年,僅高標準農田、設施農業等投資需求就有近15萬億元。伴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也必然會激發中國發展的磅礴潛能。從東海之濱到西部邊陲,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各地有序推進農業生產,映射出了一個個欣欣向榮中國的壯美畫卷。
今年是兔年,我們常說“動如脫兔”,春節后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部署做好春耕備耕工作,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各地各部門抓實抓早糧食生產,無不傳遞出“人勤春來早”的內涵。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農業農村建設為全年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讓每一個奮斗的中國人能在新的一年里繼續拼搏,助力中國號巨輪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繼續乘風破浪、行穩致遠。(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