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劉遠華)新年新氣象。新年上班第一天,義路鎮的黨員干部開展送技術到田間活動,“手把手”向黃精種植業主傳授管護技術,為黃精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義路鎮佛國庵村去年回引鄉友承包撂荒地種植了300畝面積的黃精。一大早,義路鎮的駐村連片干部便帶上農技人員來到基地,根據黃精的長勢情況,分類指導管護技術。在幾塊種植很不規范的地塊,農技人員指導業主采用“疏松法”進行管護。
“第一個就是要清除黃精周邊的雜草,二是要把黃精周圍的土壤進行疏松,疏松過后再用疏松的土壤把干雜肥蓋上就可以了。”農技人員劉曉明教會業主和務工的農民群眾“疏松法”的管護技術要領后,又在長勢較好的其他黃精地塊,推廣“開溝法”的管護技術。“在黃精行距之間,開溝開過五六寸深,最后把肥料撒施在溝穴里面就可以了。”
藥材增收靠技術。農技人員現場示范后,讓業主和務工群眾都覺得大開眼界,他們原來的管護理念也得到改變。
業主陳林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把我們的黃精產業管好管出成效來,讓黃精的塊莖越長越大,達到既定的增產目標。”
“我們按照技術要求去做,速度很快,效果還好。我們有空來做一天(掙)60元,家也照顧了,錢也掙了,很高興。”村民周太超說。
開年就沖刺,目標再努力。義路鎮把中藥材產業作為農民群眾增收的骨干產業來抓,黨員干部把抓黃精產業作為一件高興的事來做,通過技術培訓努力促進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義路鎮副鎮長杜旭告訴記者:“幫助業主管好黃精產業,提振業主做好做大黃精產業的信心,帶動農民群眾就近務工掙錢,實現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