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易炳林)在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進程中,福臨鄉持續在鄉風文明上下功夫、在文化活動中做文章,積極推動鄉村移風易俗,倡導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共同營造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展現出鄉村文明的新氣象。
在福臨鄉插旗山村,一大早,黨群活動中心就響起了陣陣鼓聲,循聲望去,一群腰系小鼓的婦女正在指揮的帶領下,扭動身形、揮舞鼓槌。整齊的步伐、自信的笑容、齊湊的鼓點,不僅跳出了精氣神,也跳出了美麗鄉村的新時尚。作為插旗山村鄉風文明建設中的一個縮影,這支腰鼓隊已組建半年,吸納了該村20余名婦女參與其中。
福臨鄉插旗山村村民許瓊說:“我們村進行鄉村治理和移風易俗,趁著農忙(閑)時節,村上組織我們學習腰鼓、快板,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在這里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為了更好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使群眾自覺抵制不良娛樂方式,插旗山村利用農閑之余,積極組織村民開展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除腰鼓隊外,該村還組建了開展公益廚師團、快板文化隊、義寫義畫、趣味運動會等。同時,該村還依托縣人民法院開設“法律小課堂”、設立“流動法庭”,通過法制教育來調解鄰里糾紛,幫助村民掌握黨的政策、先進文化、優良道德,全村鄉風民風得到不斷提升。
福臨鄉插旗山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任孝榮告訴記者:“我們插旗山村在進行鄉村治理示范村以來,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建設,以精神文明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在原金磨村的社區活動中心,插旗山村黨總支部書記陳良禮正組織村里志愿者在房前屋后清理庭院建筑垃圾,這是正在改建中的陳光第烈士紀念館。1896年,陳光第出生于福臨場一個藥商家庭,當地利用黨群活動陣地,改建成為陳光第烈士紀念館,用于宣講革命故事,弘揚紅色精神。同時,該村還將成立“光第”助困基金,促進村內公益發展。
“插旗山村作為移風易俗、基層治理試點村,以“四治融合”為抓手,整治陳規陋習,弘揚新風正氣。以紅色精神涵養人,以法治宣傳教育人,以文明新風引導人,使得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福臨鄉黨委副書記李熊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