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肖靜)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吸引投資的關鍵,讓企業“招得進來、留得下來、發展得起來”,讓企業家們深耕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干出新的成績。家豐時裝法人代表許少琳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在他和團隊的精心經營之下,企業從服裝加工到原料生產,全產業鏈初步形成,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南充家豐時裝有限公司于2013年入駐我縣河西工業園區,主要從事高端服裝生產,產品全部出口歐美、東南亞、澳洲等國家,是我縣主要創匯企業之一。企業建設發展初期,許少琳和團隊就面臨了廠房建設的難題,企業如何落地生產,許少琳犯了愁。正當一籌莫展之際,相關部門根據企業實際,幫助企業解決了難題,讓許少琳深受感動,也堅定了他在儀隴干事創業的決心。
南充家豐時裝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許少琳告訴記者:“我們企業剛剛進駐儀隴的時候,碰到了一些很大的困難,幸虧有儀隴縣委縣政府主動靠前服務,幫我們解決了這些困難,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儀隴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大了我們集團在這邊投資的信心。”
建好了加工廠,訂單量也持續增多。家豐時裝在許少琳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在儀隴發展壯大,在原本的生產線基礎上,許少琳多次和集團企業溝通銜接,啟動了全產業鏈建設項目,在大力推動了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我縣就業群眾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每個月大概工資平均在5000元左右,所以后面我就把我老公和父親陸陸續續介紹到家豐這個大家庭來,我感覺在家鄉就業還是挺好的。”南充家豐時裝有限公司車工谷紅玉說。
為了將企業全產業鏈建全建好,許少琳多次去到各鄉鎮走訪,精心為原材料基地選址。在大寅、土門、銅鼓等鄉鎮,許少琳積極與當地鎮村干部溝通,闡釋企業發展理念,主動與農戶交流,了解群眾愿望。在保證自身發展規模的同時,通過扶持當地農民栽桑養蠶,以產業發展帶動扶貧脫貧,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為當地百姓創造了致富的機會,實現了“公司+農戶”的雙贏合作模式。
銅鼓鄉九龍山村蠶桑業主徐榮瓊表示:“在家做一個自己想做的事業,可以既照顧了老人又給自己的孩子也看管了,在我們養蠶過程中,帶動了我周邊老百姓一起來務工增收。”
一直以來,家豐時裝的發展勢頭迅猛。如今,在四川布碧絲紡織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總是一派繁忙景象。剝繭、選繭、繅絲、煮繭……伴隨著機器運轉的快節奏,工人們熟練地操作,經過十幾道工序,一根根細致精美的絲綢線便有序下線。2020年,在許少琳的努力下,企業投資8億元在我縣建設彈絲車間、紡綢車間、練白車間等,自動繅絲及真絲印染織造,持續補鏈強鏈,推動企業全產業鏈高效發展。
他說:“我們企業在儀隴發展全產業鏈,這個鏈條中目前我們還差一個最主要的環節就是絲綢的印染,所以我們企業會加緊補鏈,爭取在明年把這個短缺點把它補全,在未來的日子我們希望能夠扎根在儀隴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然后把我們儀隴生產的絲綢,有機絲綢品牌在全世界打響。”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發展有機產業的企業,許少琳深知責任重大,在這片紅色沃土上,將有機蠶桑品牌做大做強,是他和企業團隊的發展目標。他表示:“怎么樣利用現有的土地讓跟隨我們的農戶和返包戶能多掙一點錢。把附加值的農作物種到我們有機桑園里面,同時可以把我們桑園里面產出的其他有機產品,也賣給全國賣到全世界去,讓我們企業為南充儀隴的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盡自己的一份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