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對于許多背著行囊加入到“蓉漂”行列的應屆大學畢業生而言,在這個城市不再是舉目無親:從7月7日開始,全成都22個區縣將陸續開放青年人才驛站,凡是到成都應聘的本科及以上學歷應屆畢業生,可申請7日以內免費住宿,還可以憑畢業證在這個城市落戶。
在推動青年創業和人才引進的政策改革方面,成都有著諸多創新。“創業天府·菁蓉匯”成為2016年中央改革辦編發的“全國十大改革案例”之首。
這是四川對標中央深改組關于諸多改革事項中的一部分。以改革驅動的四川社會經濟,已然在供給側改革、農業農村改革、全面創新改革、國資國企改革、生態文明改革等九大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尤其是自從2012年11月,王東明就任四川省委書記,迄今即將滿五年的時間,四川的GDP已然從2012年的2.39萬億躍升到2016年的3.29萬億,保持在全國第六、西部第一的位置。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四川一直是‘穩中求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認為,四川保持這樣的發展速度非常不易,主要得益于改革的驅動,從而才能在諸多領域獲得改革的紅利,“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改革關鍵還在于常態化,要成為長效機制,尤其是進入深水區的改革。”
無縫對接
在四川省委改革辦辦公室,工作人員打開網絡系統,每一個地市州以及省直部門落實改革事項的進度,以及每一個事項的責任人一目了然。對于沒有完成改革事項的單位,則直接在后臺發指令進行督察。
這是四川省在全國率先建立的《改革落實臺賬》,即“清單制+責任制”,是基于深改組《工作臺賬》基礎之上?!拔覀冏龅揭粋€方案建立一本臺賬,每本臺賬都有‘硬任務、硬指標、硬考核’?!彼拇ㄊ∥w改辦副主任、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曾卿介紹。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四川省委改革辦提供的這本《改革落實臺賬》看到,該臺賬細化和明確了今年全省的“四個100”改革任務:完成省委十屆四次全會重大改革舉措《實施規劃》明確的107項年度任務;重點抓已出臺的100個以上專項改革方案落實,完成銷賬50個左右;集中抓101項年底前需要完成的重大改革試點,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省委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100個左右專項改革方案。
這一臺賬,是對中央改革頂層設計在四川的“全面承接、及時落地”。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336項改革方案,四川需要承接的有256項。“中央深改組35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需要四川對接的所有改革方案,全部納入了對接,做到無一漏項,沒有延誤?!痹浣榻B,全面深化改革3年來,四川已累計制定專項改革方案超過330個。其中省委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141個,101個是屬于對接中央專項改革方案,每年列入臺賬的改革任務,都實現了100%按期銷賬。
為了推進改革,四川將51個專項改革方案列入2017年“省領導直接抓落實任務清單”。其中,省委書記王東明、省長尹力分別負責5個,省委深改組其他成員分別負責3個。
對于改革項目的落地,最重要也是最難的是如何做到“硬考核”和“一竿子插到底”,讓改革真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為此,王東明提出,“既要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也要察認識、察責任、察作風” ,“做到改革推進到哪里,督察就跟進到哪里”。
四川從實際出發,先后制定和形成了“年中集中督察”“月月督察”和“年底全覆蓋考核”三項制度性安排。其中,針對年度《改革落實臺賬》,四川制定和實施了常態化“月月督察”制度。
“一開始我們到某省直部門去督察,但是并沒有被理解?!彼拇ㄊ∥母镛k副主任、政研室副主任譚文勁表示,“因為對改革方案理解和執行不到位,該部門與其他部門互不推送消息,相關部門掌握信息不全面,導致老百姓辦事不方便抱怨很多。但隨著改革的力度加強和深入督察,內部工作的理順,現在已經完全按照改革的要求,工作常態化?!?/p>
多面破題
別致小樓、書畫長廊、詩畫荷塘、白鶴撩過。這是內江市市中區永安鎮尚騰新村如今的面貌。尚騰新村只是該區產權制度改革下的一角。2014年底,該區獲批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針對農村人多地少、地塊較為分散、勞動力大量外出、耕地撂荒、村民增收乏力等問題,這里啟動了農村承包土地“三換”模式,即換股份、換社保、換資金,目前累計退出土地454.38畝,流轉土地6.8萬畝,并已經納入“2016年中國改革十大案例”。
“在王東明主政四川的五年期間,通過改革驅動,在社會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突破?!标愐貢L表示,四川實現了以改革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在陳耀看來,四川的改革有幾個方面的突出亮點:一是多點多極的發展戰略,在空間上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實現“多極聯動”,目前已經打造出15個千億級地市州和新型城市群。二是打造為內陸的開放高地,依托‘一帶一路’和自貿區等疊加政策,使得四川與國際市場緊密接軌。三是國企改革,尤其是軍民融合、混改方面,對科技創新有很大的提升和釋放。此外,四川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創新驅動等方面都有可盤點之處。
在王東明看來,四川的發展更需要創新驅動。“2012年11月,我剛到四川時,就在全省領導干部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從四川省情特點、自身優勢出發,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王東明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強調 。
據悉,四川堅持把全面創新改革作為引領“十三五”發展的“一號工程”,編制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改革試點、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9張清單”,出臺《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實施方案》等9個指導性文件、50多個配套性文件,形成了系統完備、銜接配套、有效激勵的全面創新改革政策制度體系。
曾卿舉例說,在軍民融合這個核心任務方面,四川在全國率先設立規模100億元的省級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率先開展軍工單位、軍工科技成果市場化改革探索,率先成立省級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聯盟。全面完成國務院授權先行先試支持創新創業的3項財稅政策改革,率先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笆濉眹覂炏炔季值?0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四川,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國家首批在全國推廣的17條經驗中,四川入選8條。
改革紅利
作為我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骨干企業,位于四川德陽的中國二重曾收獲無數榮譽。但自2011年起,中國二重連續虧損,到2014年末負債總額超過248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33.7%。旗下二重重裝(400062)不得不退出A股市場。
瀕臨生死邊緣,2013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與中國二重實施聯合重組,提出“三年扭虧脫困”。經過近10個月、40多次磋商談判,在國務院國資委、銀監會、四川省政府多次組織協調下,國機集團、中國二重與金融債權人委員會針對金融普通債務達成了“以股抵債+現金償還+保留債務”的綜合償債方式,最終讓中國二重的資產負債率降到了90%左右。
據中國二重介紹,經過一系列的改革推進,2016年實現營收82.9億元,利潤總額5.3億元。由此,四川探索出了大型國企扭虧脫困的“二重模式”,并入選中央改革辦2017年《改革典型案例選編(三)》。
“四川經濟新常態中,不再追求高速發展,而是注重質量和效益,這也是改革的目的。”陳耀表示,四川“穩中求進”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讓群眾、讓企業能夠從改革中分享到“紅利”。
簡政放權是四川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核心。幾年來,四川先后取消、調整、下放430項行政審批事項,省級層面核準事項只保留281項,成為全國最少的省份之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三張清單”制度基本建立。政府核準投資項目范圍大幅縮減,需省級核準的事項減少60%,屬全國核準事項最少的省份之一。
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22條減輕實體負擔的政策措施,去年減輕企業負擔820億元。
受益于行政審批權下放新政,攀枝花力宏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胡震現在當地就能辦到建筑施工證,從交資料到拿證,不到10個工作日。
受益于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改革,成都市溫江區花木種植大戶郭朝建獲得銀行超過1000萬元貸款,順利度過產業嚴冬。
“四川作為內陸大省,通過改革創造出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激活了市場活力”,陳耀認為,改革還需要徹底地下放權力,加強監管,提升政務服務意識、水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