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新聞網訊(記者 肖靜)5月29日,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隨“重走長征路”四川縣級融媒體中心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采訪三分隊來到了采訪行動C線的最后一站—大邑縣。這里有著“中國博物館小鎮”之稱,大大小小30余個博物館內的一件件文物展示著時代記憶,激勵著青年一代勇敢前行,踐行長征精神。
走進博物館聚落,一盞“紅燈籠”映入眼簾,這個正在建設的展館是黨史館,而它的建成開放也是愛國企業對建黨一百周年的獻禮。整個展館內分12個單元,充分展示了從建黨初期到習近平新時代時期的文物資料,圖文并茂的介紹了百年大黨的光輝歷程。
大邑縣建川博物館館長 樊建川:5月1號就開始預展了,正式開展是到6月9號,我們一年的時間建成這么一個館。這個館為什么做成燈籠形狀,就是因為我們想的是共產黨 100(周)年大慶,張燈結彩歡天喜地普天同慶。
據了解,建川博物館聚落由民營企業家樊建川所創建,共擁有藏品一千余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000余件,2020年12月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博物館圍繞多個主題,建設抗戰、民俗、紅色年代、抗震救災四大系列30余座分館,是目前國內民間資本投入最多、建設規模和展覽面積最大、收藏內容最豐富的民間博物館。
樊建川是一名“館奴”。在改革開放的30年時間里,他從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到一名軍校老師,再從一名政府官員成為一名房地產開發商,最后又成為了一位博物館館長。他的每次人生角色的轉換都是和改革開放的時代大背景緊密聯系的。30年的人生故事和思想變革都濃縮在一件一件的實物之中。談起長征精神,他感觸頗多。
大邑縣建川博物館館長 樊建川:長征精神對我的鼓勵,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堅持,堅持的精神,再困難,堅持天一定會亮。第二個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我們不是為了去吃苦而吃苦,我們是為了未來,為了我們一個國家的興旺。還有就是我感覺到團結的精神,紅軍的顧全大局,大家非常團結的精神。我覺得至少是這三個精神,我想年輕人就應該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建川博物館的建成和開放有效帶動和推進了安仁鎮古街、公館莊園、農業園區的開發利用,使安仁鎮成為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熱點。近年來,博物館聚落榮獲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國防教育基地和建設成都杰出事件等榮譽。安仁鎮也成為了國內目前唯一的“中國博物館小鎮”和全國首批“中國特色小鎮”,為當地城鄉統籌、產鎮融合作出了積極貢獻。
連續5天重走長征路的體驗,大家收獲滿滿,采訪團勝利完成了各項采訪任務。從第一站的興奮好奇到最后一站的意猶未盡,采訪團一路上記錄著紅軍故事,感悟紅軍精神。回顧長征,緬懷先烈,我們要繼承紅軍的光榮傳統,弘揚長征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為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