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互聯網經濟沖擊下,線下實體經濟遭遇重創。在如此嚴峻的大環境下,西安賽格國際購物中心(簡稱賽格國際)2019年銷售額達85億,已連續數年穩坐西部頭把交椅。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賽格國際驕人業績背后,則隱藏著長達7年的訴累,目前更面臨各方投資者因此撤資的困境。
西部商業老大,遭遇訴訟煩惱
受新冠疫情影響,一些實體商業至今仍未走出困境,但對于西安賽格國際而言,比新冠疫情更恐慌的是一起已讓他們已奔波了7年的訴訟糾紛。
拋開這場訴訟,應該說西安賽格國際購物中心的商業模式是成功的,其不僅在陜西甚至在全國都具有很大影響力。自2013年開業至今,西安賽格國際連年穩坐西部商業體“第一把交椅”。
但賽格國際表面光環背后,卻因股東利益之爭,暗藏危機。而讓依附在賽格國際生存的15000名員工和1200名商戶憂慮的則是:這個因股東之間發生的7年訴訟糾紛帶來的危機,如處理不當,可能隨時會撕裂賽格國際這個令業界羨慕的商業體。
這場長達7年的訴訟糾紛,讓股東、商戶及賽格國際,至今心緒不寧。
注冊資本300萬元公司,拿下上億元合作項目
該糾紛另一方,來自浙江的林某某和幾位親友,于2004年成立了注冊資本為300萬元的陜西浙樂商貿有限公司(簡稱浙樂商貿)。2008年,西安小寨十字東北角的長安大學,計劃開發校本部西院綜合樓項目(簡稱長大綜合樓項目)。林某某得到消息后,接手了該項目,與長安大學簽署了7年租期的《項目合作協議書》。長大綜合樓項目位于西安小寨商圈,盡管周邊有不少高校環繞,但彼時的小寨商圈卻是蕭條不堪,投資價值并不樂觀。
拿到該項目后,浙樂商貿進展緩慢。
浙樂無力開發,賽格商貿助爛尾項目重生
林某某說法是:進展緩慢原因是因地鐵出入口建設所致。但糾紛另一方賽格國際認為:導致項目停擺的主要原因是浙樂商貿資金鏈斷裂,沒有實力繼續投資所致,甚至就連浙樂商貿最初注冊公司的300萬資金都是虛假注冊。林某某拿到項目后因沒錢投資,最終導致項目爛尾長達三年之久。
浙樂商貿2008年7月16日簽署的長大綜合樓項目合作協議顯示:項目面積為9.6萬平方米,合同期7年,總投資2.3億元。根據約定,合作協議生效15個工作日內,浙樂商貿須將建設資金概算的60%(約1.38億元)及時足額打到甲方項目基本建設資金專用賬戶。如不按約定支付建設資金,超90個工作日將視為違約,長安大學有權解除合作協議,追償損失。浙樂商貿經多方籌措,前期籌到6000萬元。90個工作日過后,浙樂商貿并未籌到剩余資金,按合同約定,已屬違約。且當時浙樂商貿內部,已有股東對繼續投資該項目心生退意。
賽格國際方表示:項目爛尾期間,林某某和校方找到賽格商貿,希望合作開發長大綜合樓項目,并對原浙樂商貿進行了重新構架,新浙樂商貿由賽格商貿控股,除收購原公司兩名股東股權外,還收購了林某某11%的股權。賽格商貿占股51%,林某某占股49%。
根據2010年8月雙方簽訂的《浙樂商貿后續經營事宜協議書》中顯示,林某某占股49%的出資由賽格商貿代林某某墊付,林某某應向賽格商貿出具借款手續。新浙樂成立時,林分文未出。
新血液帶來新生機,賽格國際剛開業遇訴累
賽格商貿作為西部IT頭號賣場,已在陜西有極大影響力,口碑業績不錯。為此,長安大學與新浙樂公司重新簽約,校方將長大綜合樓項目的租期由7年增加至20年,并同意將“長大綜合樓”旁邊的一塊地作為項目二期交給“賽格”獨立運作。新項目最終預算高達13億元,名字也由長大綜合樓項目改為賽格國際。
為推動項目進展,賽格方先后投入近14億元,在賽格的努力下,項目逐漸起死回生。
2013年10月1日,賽格國際建成后正式開業。賽格國際方稱:自打新的浙樂商貿成立后,以股東身份自居的林就不見蹤影。公司出現資金困難需要融資時,林以各種理由推諉、不簽字,不履行出資義務,也不愿承擔借款風險。項目投資中外債9個億,作為占股49%的林沒有出過一分錢。浙樂商貿先后召開多次股東會一再催林打款未果。但在賽格國際試營業前的2013年7月12日、8月1日,林突然分兩次打入公司6500萬元和6000萬元,合計1.25億元。而此時“賽格國際”所有的建設、招商工作早已全部結束,并開始試營業。
而就在林打進第二筆款后的2013年8月19日,林就向賽格商貿發出律師函,要求以股東身份參與分紅。因這期間,賽格商貿正處于試運營期,且還身背巨額外債,此時根本不具備分紅條件。林的要求被賽格方管理層拒絕。遭回絕后,林便正式向陜西高院起訴,要求撤銷賽格國際的委托協議。
這份簽訂于2013年1月3日的委托協議顯示,浙樂公司將長大綜合樓的前期建設、招商等系列事宜全部委托給賽格運營,同時約定,項目發生的建設費用等仍由浙樂商貿承擔。針對上述協議,雙方展開曠日持久的訴訟。
2015年7月23日,經審理,陜西高院駁回了林的訴訟請求。依法判定委托經營協議有效。
案件發回兩年無結果,各界期盼賽格國際早日度過危機
因不服陜西高院判決,林又上訴至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最終以一審法院以程序不對為由做出裁定:撤銷陜西高院一審判決,案件發回陜西高院重審。
與此同時,因股東利益之爭,曾經從未要求歸還債務的債權人,在得知浙樂商貿兩股東發生矛盾時,失去對浙樂商貿的信任,有債權人不但提起仲裁要求歸還債務,還向法院申請對浙樂商貿進行破產清算。
就在陜西高院重審期間,2019年9月12日,西安中院裁定受理了該債權人申請浙樂商貿破產清算案。此前,因該債權人與浙樂商貿存在借款合同糾紛,成都仲裁委裁決浙樂商貿償還借款本金1億元及支付借款期間未付利息600萬元。經清查,浙樂商貿總資產9.89億元,負債總額為14.3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144.87%。因浙樂商貿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西安市中院于2020年6月12日裁定:宣告陜西浙樂商貿有限公司破產。
以300萬元注冊資金拿下上億元項目的浙樂公司,就此退出歷史舞臺。賽格國際方表示:在沒有了浙樂公司這個拖累后,其反能更好的輕裝上陣,大展拳腳。從近一個月營業情況來看,盡管有疫情影響,但賽格商戶的銷售額不僅沒減少,反而有所提升。這讓跟隨賽格一起成長的商戶們,更是信心倍增。
這樁起始于2013年陜西高院的訴訟,使賽格國際深感疲憊不堪。
根據《民事訴訟法》中關于審判的規定: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發回重審的案件,審理期限也應該按照第一審的期限計算,需在6個月內審結。而陜西高院自從最高法院2018年發回重審此案后,卻長達兩年未審,嚴重超過審理期限。
原因何在?無人得知。
因常年陷入訴訟糾紛,本來看好賽格國際的投資者也開始失去信心,投資者紛紛要求撤資。而更焦慮的則是靠賽格國際維持生計的15000員工和1200家商戶,賽格國際這座商業大船的安危,則和他們的命運綁在了一起。這些商戶和員工則期盼賽格國際能在法院的公正審判下,早日結束紛爭危機,讓賽格國際駛入正常運營軌道,因為那里有他們的生計。
當記者問到賽格國際目前心里的想法,賽格國際王博士表示,“案子已經七年,雙方早都已經心力交瘁,財力人力精力都大肆消耗,我們的訴求很簡單,就是希望法院能夠按照法律的審判期限辦案。法律既然規定6個月要結案,那就不能是7個月,更不能是時至今日的2年多。如果判我們輸了,我們就卷鋪蓋走人,去搞別的項目去,畢竟對商人來說,時間成本是最寶貴的,到時候我們把場子就交給林某某。如果判我們贏了,我們就繼續在西安弄。法院這種久拖不判,而才使得雙方的損失最大。”
據知情人透露,賽格國際的投資方已萌生撤資念頭,并欲將項目轉讓給他人。新的接盤人計劃復制康復路批發市場的經營模式,把經營權全部賣給商戶。此舉,必定導致商戶的生意像如今的康復路一樣慘淡。一個給陜西乃至全國帶來巨大影響力的購物中心,便會沒了靈魂,也必將走向沒落。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王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