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196米的6號主墩順利封頂 (圖片由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提供)
四川新聞網涼山6月23日訊(記者 戴璐嶺 攝影報道)6月23日下午,隨著最后的混凝土澆筑完成,金陽縣脫貧攻堅的又一重要通道金陽河特大橋,高達196米的6號主墩順利封頂。至此,世界最高剛構墩橋梁的高度紀錄被刷新。
高達196米的6號主墩順利封頂 (圖片由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提供)
群眾期盼 1小時車程縮短至幾分鐘
記者了解到,金陽河特大橋起于城東繞城公路,止于縣城對岸木臘溝,橋身全長757.5米,橋梁主跨跨徑200米,設計速度40公里/小時,總投資3.39億元。2017年11月,金陽河特大橋項目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記者在現場看到,金陽河峽谷類似一個深“V”字。峽谷中,幾根高聳入云端的橋墩額外醒目。峽谷的兩邊分別是金陽縣的新舊縣城。正在進行封頂工作的金陽河特大橋6號主墩高196米,相當于65層樓高,是目前同類橋型的世界第一高墩。
為什么這么高?四川公路設計院橋梁分院高級工程師鐘川劍介紹,“這是金陽新舊縣城之間的最短距離。”鐘川劍告訴記者,金陽縣新舊縣城雖只有一河之隔,直線距離1500米,卻無跨河通道,車程需要1個多小時,來往十分不便。“一座連接兩岸的大橋就成了金陽各族人民共同的期盼。”鐘川劍說,施工中的金陽河特大橋建成后,將徹底改變過去金陽群眾出行不便的尷尬。新舊縣城原本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將被縮短至幾分鐘。
金陽河特大橋6號主墩今日封頂
破解難題 196米高橋墩如何站得住?站得穩?
記者了解到,金陽河特大橋建設面臨眾多難題。鐘川劍介紹,首先,項目采用的墩內鋼管伸入上部梁的施工工藝是世界上首次應用。其次,大橋所處的地形地勢復雜,橋梁兩岸崖坡陡直,高達70度,橋面距河面238米,施工現場面積狹窄、通行不暢,嚴重阻礙施工進度;同時,橋梁實體橫跨高山峽谷,峽谷間時常大風驟起,最大風速達9級,給高墩安全管理帶來了重大挑戰。第三,大橋所在位置的地理地質條件脆弱,位于7級活躍地震帶上,全年雨季長達四個月,多大雨暴雨,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
196米高的橋墩,如何站得住?站得穩?為解決建設難題,四川公路設計院綜合對比多個方案,最終選定結構安全、技術成熟、施工難度相對較小、養護工作量小、美觀的連續剛構方案。
針對高墩、大跨、窄橋等特點,四川公路設計院總結應用雅西高速公路臘八斤大橋技術成果,并創造性地開發了高墩大跨窄橋高性能抗震連續剛構結構體系。“橋墩采用墩頂橫向寬度大于主梁梁底橫向寬度且橋墩采用變截面設計構成橫向強健性構造設計,以及主梁和橋臺之間設置縱向約束構造,確保了橋梁體系的縱向剛度和橫向剛度均能夠滿足地震位移控制設計需要,同時,相應降低了橋墩縱向抗震設計計算內力,確保了橋梁的結構安全。”鐘川劍介紹,經過驗證,采用該結構體系的橋梁墩底設計內力減小明顯,墩底抗震極限承載能力有明顯提高。同時墩頂縱向位移能滿足地震位移控制設計需要。該結構體系尤其適用于山區超高橋墩、大跨度和窄橋的橋梁設計需要。
金陽河特大橋6號主墩今日封頂
此外,金陽縣目前還未摘帽,是典型的貧困縣,在這里建造一座“世界之最”大橋,需要綜合考慮到建設和養護的成本,鐘川劍告訴記者:“這座大橋在設計上集中了‘扶貧’的元素。它這種橋型比懸索橋、斜拉橋的建設成本要低2個億,未來的養護成本要低1個億左右,不會給當地帶來使用負擔。”
記者了解到,金陽河特大橋作為重點交通項目,不僅承擔了國道G356線過河、改善區域交通條件等功能,而且也將聯通金陽縣新老城區,開辟地質災害避險疏散“生命通道”,有效拓展城區發展空間。大橋預計于2021年底建成,建成后將大大方便兩岸聯系,進一步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提高民族地區干線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并進一步激活金陽新區發展潛力,促進民族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快速發展,給金陽縣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