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長劉傳健
副駕駛徐瑞辰
5月14日早上7時42分,執飛重慶—拉薩航線的川航3U8633航班緊急備降成都雙流國際機場。119名機上乘客互相擁抱,擊掌歡呼,感嘆“活著真好”。
萬米高空駕駛室風擋玻璃破碎,副駕駛半個身體被“吸”出窗外;駕駛室設備失靈,機長扛著零下40℃低溫手動操作;由于噪音太大無法建立無線電通信聯系,只能盲飛……
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9名機組成員帶領川航3U8633航班安全降落地面,僅兩人輕傷。有業內人士評價:這是一次將載入史冊的備降。
事發
飛行中,駕駛艙風擋玻璃突然爆裂,如同扎緊的氣球突然被針刺破
早上6時27分,川航3U8633航班從重慶江北機場起飛。
7時左右,飛過成都后100公里—150公里位置時,駕駛艙右座風擋玻璃忽然出現裂紋。
“不好!”曾擔任多年空軍第二飛行學院教員的機長劉傳健心里咯噔了一下。飛機此時位于9800米的高空,由于艙內外氣壓差,駕駛艙玻璃上承受的壓力可以按“噸”計算,這很可能導致風擋玻璃破碎。必須馬上備降!
機組立即向空管部門申請下降高度,并請求備降最近的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區域空管部門馬上發出相關指令,引導航班返航。
就在此時,“轟”的一聲,風擋玻璃承受不住高壓突然爆裂。就像一個扎緊的氣球被針突然刺破,猛烈的風一下涌進來,儀表上的東西瞬間被吸了出去,低溫、噪音瞬間充斥著整個駕駛艙。
劉傳健經歷過無數次“玻璃爆破”的模擬演練,深知面對危險,最重要的是按照程序處置,不能讓飛機失控。他急速下降飛機以減壓,并抓住掉落的氧氣面罩戴上,發出7700緊急代碼——這代表飛機出現緊急情況。
乘客
正在吃早餐,飛機開始劇烈抖動,氧氣面罩也掉了下來
飛機下降得很快,最高達到了每秒鐘51米。飛機剛剛飛了半個多小時,正是吃早餐的時間,乘務員推著餐車,給乘客們發放早餐。
第一次坐飛機的四川西昌籍旅客駱田正準備享受早餐,突然,飛機開始劇烈抖動,小桌板上的餐食掉到地上,氧氣面罩從頭頂掉了下來,他心里一沉:“完了,完了。”
靠近走廊位置的四川隆昌籍旅客馬孝兵正在吃早餐,飛機劇烈晃動,他的手臂撞到了附近的硬物,看到行李艙的東西在往下掉。“出事了!”大腦頓時一片空白。
25歲的西藏拉薩籍旅客平措正在打盹。突然聽到一聲巨響,機艙驟然變暗,氧氣面罩垂落,飛機失重急速下降,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飛機下方的冰山。
……飛機不再繼續下降,平穩地向前飛行。驚慌未定的駱田戴上氧氣面罩,看看鄰座,彼此的眼中都是恐慌。有的開始發問:“發生了什么事?”乘務員沒有解釋,只是反復說:“請大家在原位上坐好,帶好氧氣面罩,請相信我們,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帶大家備降地面。”
盲飛
零下40℃失壓環境下,機長憑著目視駕駛飛機平穩飛行
此時的駕駛艙,正經歷著生死劫。噪音巨大,聽不到無線電指令;瞬間失壓,眼膜、耳膜、皮膚被巨大的力量撕扯著;極寒低溫,氣溫零下40℃,劉傳健和副駕駛徐瑞辰只穿著短袖。系著安全帶的徐瑞辰不由自主被“吸”了出去,半個身子到了艙外!
飛機在7000多米的高空,下面是川西高原的冰山。劉傳健用力控制住飛機。“如果在零下四五度的哈爾濱大街上,以200公里的時速開車,你把手伸出窗外,能做什么?”事后,劉傳健這樣比喻。
當時的飛行速度是800—900公里/小時,零下數十攝氏度的低溫。劉傳健在這條航路飛了上百次,憑著目視駕駛飛機,使其平穩飛行。
成都區域空管部門,也是一片忙碌。無線電聯系斷掉了,根據雷達信號,飛機還在正常的軌跡上。按照正常的應急程序,不斷給機組發出指令,告知坐標、高度等。同時,向同一航路上的其他航班發送指令,要求避讓,騰出空中綠色通道。
降落
所有乘客平安,飛行記錄儀連夜送往北京
7時42分,航班安全降落。“看見機場跑道了!”馬孝兵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當飛機穩穩降落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跑道時,他一直努力地抓著座位扶手,手上全是汗。飛機停穩后,他立即給家人報了平安,電話兩邊的人,哭成一片。“活著真好。”
駱田隨著人群有序地走下飛機,才看見機頭的玻璃少了一塊。
擺渡車帶著劫后余生的乘客們轉到休息室。來了很多救援的人和車,藏族小伙平措和身邊素昧平生的小伙子緊緊擁抱在一起,慶祝這場“有驚無險”。他在朋友圈深情地寫下:“感謝3U8633航班的飛行員和空姐,是你們的鎮定,創造出了迫降奇跡。為你們點贊!”
11時許,民航西南管理局發布消息:在民航各保障單位密切配合下,機組正確處置,飛機安全備降,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27名感覺不適的乘客被送到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經檢查后沒有明顯異常。58名乘客選擇乘坐12時的航班,繼續飛往拉薩。
僅有兩名機組人員受傷。17時許,記者在醫院見到了副駕駛徐瑞辰,這位“90后”說:“耳朵已經緩過來了,有一點擦傷,檢查了一下,沒有什么大問題。”空姐周彥雯正臥床休息,她因失重造成腰椎壓縮性骨折。
風擋玻璃破碎的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中。5月14日晚,3U8633航班的飛行記錄數據儀已連夜送往北京中國民航管理局。
空客公司:
已派技術團隊協助調查
5月14日,空客公司回應稱,已經指派專門的技術團隊,為法國民航安全調查分析局(BEA)和負責此次事件調查的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提供相應技術支持。技術團隊是否會來中國,將視中國民用航空局要求而定。
3U8633航班使用的飛機是編號為B-6419的空客319客機,破裂風擋玻璃為原裝件。此前,空客319未出現過同類事故。
揭秘傳奇機長
5月14日晚,見到3U8633航班機長劉傳健,他已經換上整齊的機長制服。語速很慢,言語沉靜,完全看不出才帶著100多人穿越生死,安全備降。
記者采訪到劉傳健在空軍第二飛行學院期間的戰友趙先生,請他介紹這位創造奇跡的機長。
全優畢業執教飛行學院多年
趙先生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劉傳健成為空軍第二飛行學院的一名學員。他愛打籃球,個頭不算太高,一直打前鋒,靈活多變反應敏捷,彈跳力、協調性好,上籃兩三個人都防不住他。打前鋒需要敢沖敢闖,飛行員要訓練心理素質,“這跟他今天能夠備降成功有直接關系。”
飛行技術非常好,責任心強、愛學習。1995年,劉傳健成為空軍第二飛行學院一名飛行教員。從學員到飛行教員,跨度很大。進入飛行學院,也并不意味著就可以留下來,“有70%的淘汰率,有時候進來二三十個人,最后可能只有一兩個人能留下來。”成功留下來的學員,需要每一個科目都拿到5分的滿分,才能成為一名飛行教員,“這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桃一,說明他是全優學員!”
飛行技術過硬+意志強大
空軍第二飛行學院的每一位學員都要進行特情處置訓練,其中就有與本次事故類似的“玻璃爆裂”。
作為教員,劉傳健帶過很多學員進行這樣的訓練。劉傳健訓練所用的飛機是初教-6——一款常用的螺旋槳初級教練機。他常用這款飛機進行特情處置訓練,飛行過程中,機艙頂的玻璃會突然向后滑落,“就是假裝玻璃爆裂。”
不過,本次事故,劉傳健面臨的情況與訓練時完全不同。初教機飛行速度一般為200公里/小時,進行特情處置訓練時會降至100公里/小時左右,而本次事故飛機速度至少有600-700公里/小時,再加上氣壓和超低溫因素,因此,能安全備降才稱得上是奇跡:“(在那種情況下),我們搞過飛行的人都知道,更重要的是意志,就是告訴自己:我今天,就是要把這個飛機飛下來!”
鏈 接
英航有過類似故障
飛機前風擋玻璃因為各種原因,如鳥撞、冰雹、自發的出現裂紋的事故很多,幾乎每年都有,但極少有完全脫落的。
民航大型噴氣式客機在飛行中前風擋玻璃脫落的故障,之前有記載的僅英航一例。1990年6月10日,英國航空BAC111客機執行5390伯明翰—馬洛卡航班,途中左風擋玻璃脫離,沒有系安全帶的機長大半身被吸出機外,全靠空乘拉住才幸免于難。飛機由副駕駛操縱安全落地。
業 內 評 價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資深民航專家李曉津:
做到了特技飛行員才能做的事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資深民航專家李曉津一直跟蹤最新進展,“可以說是一次偉大的備降”,他如是評價。
李曉津告訴記者,飛機在高空飛行中風擋玻璃掉落,非常罕見,這在中國民航史上也是第一次。機艙內外氣壓差大,一旦前風擋玻璃破碎,周邊設備會向外飛出,甚至駕駛員也會被“吸”出艙外,艙內氣溫急速下降。飛西藏拉薩,失壓后也必須高于6000米飛行。這種情況下,還能盡量貼著山頂飛回成都,是特技飛行員才能做的事。
“機組成員的心理素質好,頭腦清醒,技術嫻熟。”李曉津說,機組成員操作規范準確,發出7700代碼,減速下降,體現了高超技術和專業素養。空乘人員、乘客、空管齊心協力,結果堪稱“偉大”。
一 種 思 考
東航規劃發展部專家鄒茂功:
飛機適航條例或因此調整
飛機風擋玻璃破裂,會導致什么?從現場照片看,3U8633航班駕駛艙內儀表板從原位置“彈出”。“這種破壞很危險,除了能讓各種按鈕開關和儀表失靈,還有可能切斷控制電路,讓操縱桿和油門等生死攸關的設備失效。”一位業內人士介紹。
“這種事故非常罕見,但并不是從沒發生過。”東航規劃發展部專家、民航資源網專欄作者鄒茂功介紹,英航故障發生后,飛機駕駛艙設計制造時,并沒有針對這種情況進行優化。針對新出現情況逐步調整航空監管,是國際通行規則。我國飛機適航條例或許會因此事進行一些調整,比如要求風擋玻璃破損時,駕駛艙儀表板也要維持穩定等。國產大飛機可率先進行優化。本版撰文本報記者王眉靈李欣憶熊筱偉王成棟川報全媒體集群記者吳楚瞳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視覺四川楊樹攝本報制圖/朱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