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村的梨子熟了
儀隴新聞網訊(記者 范紅英 崔冠雅)9月12日,在儀隴縣燈塔鄉中梁村的梨樹種植基地,記者看到:金黃的梨子已經掛滿枝頭,散發著醉人的梨香,村民們正在梨園里采摘梨子。“今年的產量不錯,我種了1畝多梨樹,估計能產七千斤梨子,以現在的市場價計算,收入萬余元沒有問題。”中梁村村民李賢成一邊摘著梨子,一邊自豪地說道。
村民在采摘梨子
中梁村的梨樹種植基地位于山坡上,良好的氣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條件十分利于梨樹生長。據中梁村村支部書記李道強介紹,在產業扶貧之前,該村就種植有梨樹,只是范圍很小,不成規模。2006年6月,在鄉政府支持下,中梁村的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先后到保平鎮、立山鎮考察種植葡萄和梨。通過考察, 認為從儲藏條件和水源保障方面考慮,中梁村更適合發展梨產業。因此,在多方討論、廣泛爭取村民意見的基礎上,中梁村從立山鎮引進優質梨---晚秋黃梨,采取自愿原則,劃出專門片區,組織村民們發展梨產業。
中梁村的梨子熟了
“村民們比較積極,當時自籌了2萬多元,從立山引進了1萬多株梨樹進行種植。”村支部書記李道強望著山坡上的200畝梨園,回憶著當時的情景“現在正是收獲的季節,今年的梨子取得了豐產,村民們僅靠梨樹種植,至少能收入三、四千元,種植較多、管理較好的種植戶甚至可達到萬元以上。2016年還栽種了200畝柑橘,今年已開始掛果了。”
中梁村的梨子熟了
村民陳群淑種了2畝左右的梨樹,由于缺乏技術,梨園產量并不算高。“我今年60多歲了,兒女們都在外面打工,平時主要是我和老伴兩個人管理這些梨樹,雖然產量不高,但每年也能收入近萬元吧。” 陳群淑高興的說。
中梁村種植的柑橘已掛果了
梨樹種植是一套技術活,從栽種、施肥、嫁接,到授粉,果實套袋等都需要專門的技術。中梁村的村民善于探索,勇于嘗試,但也有憂慮:缺乏專業技術。因此,儀隴縣農業局對中梁村的梨樹種植戶進行了專門的管理培訓和技術指導,為中梁村梨產業的健康發展,村民們的致富增收助力。
村民在采摘梨子
60多歲的李賢成是中梁村的梨樹種植戶,在縣農業局的幫助下,掌握了豐富的梨樹種植經驗和管理技術,近幾年,他都能從自家300多株梨樹上獲得不少收入。“在村子里種植梨樹,既能增加收入,又能顧家,十分方便。” 李賢成滿足地向記者說道。
中梁村的梨子熟了
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中梁村的梨樹種植已達到200畝,柑橘200畝,特色水果產業已初具規模。該村的梨子獨具特色,不僅汁多味甜、口感脆嫩,而且還綠色健康,頗受市場青睞,銷路相當好。據燈塔鄉鄉長王瑞波介紹,中梁村的梨子除了滿足燈塔鄉的市場需求外,還銷往大寅、三河、板橋等附近鄉鎮,該村的梨產業不僅增加了村民收入,激發了村民的致富信心,為燈塔鄉的產業發展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附近的鳳鳴、文峰、雙河等村的柑橘、翠紅李、花椒、核桃和稻田養魚等也在逐漸形成規模產業,對鄉里發展特色產業、拓寬致富門路起著很好的帶頭作用。
市民在梨園采摘梨子
鄉長王瑞波說“目前,晚秋黃梨已成熟,到了采摘的時候,歡迎市民們前去采摘、購買。”(編輯/范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