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劉海
目前,中央環境保護專項督察工作正在我省全面展開。這意味著南充迎來了史上規格最高、標準最嚴的環保“大考”。這場“大考”,不僅是對我市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檢閱,也是對我們落實中省環保部署的全面檢閱。全市上下要堅決把抓好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極端嚴格的要求、極端負責的態度、極端務實的作風,動真碰硬,限時整改,務求實效。
抓好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必須在思想上真正“緊”起來。環保督察,充分彰顯了中央保護生態環境的堅定意志。在這個民心所向、民之所盼、民之所望的問題上,必須時刻擰緊思想“總開關”,時刻保持高度清醒, 絕不能態度曖昧、絕不能敷衍應付、 絕不能陽奉陰違,務必克服思想僥幸、態度麻痹、被動應付的心理狀態,堅決杜絕置身事外、消極對待、淺嘗輒止的工作作風,否則就是對黨不負責任,對人民不負責任,對自己不負責任。只要我們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環境保護的極端重要性,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把綠色發展作為自覺追求,不斷做好經濟發展“加法”和污染減排 “減法”, 就一定能實現經濟發展質量、生態環境質量、群眾生活質量的同步提升。
抓好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必須在行動上真正“動”起來。中央環保督察組每到一處,都是高懸利劍,敢于動“真”的、碰“硬”的、抓“活”的,立場鮮明、不走過場、一抓到底。蜻蜓點水是過不了關的、不深不透是過不了關的、應付交差是過不了關的。必須用盡“繡花”之功,下最大決心、以最高標準、花最大力氣,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 立說立行抓整改,踏石留印下苦功,不勝不休見實效。各級領導干部要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親臨一線,面對面做好服務、點對點解決問題,決不允許只掛帥不出征、只布置不落實、只要求不驗靶,使整改要求不能落地落細落實。各部門各單位要圍繞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的突出問題和轉辦的群眾信訪問題,一條一條地核,一個一個地改,一項一項地糾,堅持分門別類,敢于較真碰硬,做到一問題、一檔案、一措施、一專班,全力做好環境保護督察邊督邊改工作,確保存在問題應查盡查、應改盡改,堅決防止出現整改“盲區”和問題“硬傷”。同時,要把抓環保問題整改與發展經濟有機結合起來, 始終保持發展定力,更加自覺地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學會算大賬、算長遠賬,靠環保標尺的倒逼,為全市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加快發展騰出更多生態空間,創造更大競爭優勢。
抓好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必須在責任上真正“嚴”起來。動員千次,不如問責一次。環保問責是落實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要求的“強心針”,是確保工作落實取得實效的“催化劑”,更是防止責任落實流于形式的“警戒線”。要始終保持依法嚴懲的高壓態勢,堅持不處理不放過、不整改不放過、不銷號不放過。對那些追求短期政績,對污染項目開綠燈,奉行“先污染后治理”的;對那些不重視環保督察,對問題整改“睜只眼閉只眼”的;對那些敷衍塞責、整改不力、未見成效,企圖蒙混過關的;對那些搞虛報瞞報、歪曲事實、掩蓋問題的,要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姑息、絕不護短、絕不手軟。對那些仍在玩“貓捉老鼠游戲”的污染企業,要高懸環保追責利劍,該關的關,該停的停,該拆的拆,就是要讓企業及其負責人牢記, 守法不是高要求,環境指標是硬指標、硬約束、硬要求,不允許突破、不允許踩線、不允許例外。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綠水青山、藍天白云、美麗家園,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共同期待。 然而,生態文明建設不可能計時而成,不可能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全市上下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擔當和勇氣,步步為營、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奮力譜寫“美麗中國”的南充篇章,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