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通訊員 高寧莉)儀隴縣漁田幼兒園于2018年9月正式開園,是全國足球特色園、市級示范性幼兒園、市級示范家長學校。園所占地面積10.26畝,建筑面積5986平方米,現有18個教學班,66名教職工。幼兒園圍繞“授人以漁,樂愛成長”辦園理念,構建了魚漁教育、文化、課程、制度、管理等魚漁理念體系,以“構建引領師幼體驗成功、走向未來的魚漁品牌園”為共同愿景,以紅色基因鑄魂育人,全力構建“漁見兒童,看見生長”的特色課程體系,走出了一條獨具一格的教育發展之路。
我園始終堅持將黨建工作與課程建設深度融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貫穿于教育全過程。以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與學習特點為指導思想,巧妙地將紅色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體系、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為幼兒的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幼兒園作為人生啟蒙的搖籃,其教育內容的選擇與實施直接影響育人價值,我園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立足儀隴朱德、張思德“兩德故里”紅色文化底蘊,以及剪紙、書法、篆刻“三鄉文化”的地域特色,深度融合嘉陵江生態資源、德園人文景觀、紅色廣場等豐富的在地資源,構建“漁魚課程”育人體系。我園以“順應天性、發展個性、涵養德性”為培養理念,倡導“自然即課堂、生活即教育、游戲即學習”的育人方法,將紅色基因與漁耕文化有機融合,讓孩子在自然探索中感知家國情懷,在文化浸潤中厚植紅色根脈。
幼兒園積極響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的要求,將黨建引領作為課程建設的核心動力。
(一)黨建引領
構建課程領導力新格局
我園成立以黨支部書記、園長為組長的課程建設領導專班,組織全員研讀《幼兒園課程圖景》《幼兒園課程質量評價指南》等專業書籍,邀請四川張思德干部學院專家劉敏,開展“紅色文化融入園本課程”專題培訓。充分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契機,組織教師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論述,引導教師將“紅色基因”融入課程設計,不斷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綜合能力,激發教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通過“黨建+教研”模式,建立“支委包年級、黨員帶班級”的責任機制,將黨建工作納入年度教育教學計劃,課程改革納入黨員先鋒崗考核,形成“書記領航、黨員示范、教師聯動”的課程開發體系,并依此開展課程實踐,促進園所發展。
(二)三層三維
迭代階梯式課程方案
園所基于幼兒園課程積淀和資源條件,從課程目標、設置、內容、實施、評價、管理、保障等方面整體規劃設計,形成可操作的漁魚課程實施方案。依據小、中、大三個年齡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分層建構并實施課程。凝聚領導層、管理層、執行層三個層級力量,聚焦豐富課程內容、巧設課程主題、注重課程實效三個維度,依托教師、兒童、家長和社會,基于兒童本位衍生漁魚課程創生取向。在黨支部統籌規劃下,召開黨支部會議審議課程方案,推動“漁魚課程”體系從“知識傳遞”到“價值塑造”實現三階躍升,1.0版本聚焦課程啟蒙,2.0版本強化系統建構,3.0版本凸顯文化內涵。
(三)黨教融合
創生漁魚課程典型案例
幼兒園以“黨建引領、紅色賦能、漁趣融合”為宗旨,不斷探索“156”工作法(即一個目標,五大機制,六大行動);采取“1+1+N”黨員結對幫扶模式;成立“紅色導師團隊”等;黨員教師試點班級率先啟動“漁魚課程”實踐,帶頭上好示范課,開發了一系列園本課程;主持研究省級課題《核心素養下幼兒品格教育的實踐研究》、市級課題《家園合作下幼兒品格培養的策略研究》、縣級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漁魚課程”的實踐研究》,凸顯黨員先鋒示范作用。在漁魚課程系列之“漁品課程”中,著重以“愛祖國、愛家鄉”為教育目標,創生“漁?紅”德育課程。采用黨教融合的“三維四階”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模型,“三維”即:紅色基因浸潤,通過升旗儀式、紅歌傳唱等日常活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價值觀;在地資源活化,聯動本土紅色教育基地打造沉浸式學習場景;漁趣游戲賦能,將漁文化與紅色任務結合增強趣味性與教育性。“四階”為:認知啟蒙階段,讓幼兒了解國家象征;情感共鳴階段,通過角色扮演激發愛國情感;創生內化階段,用藝術創作傳遞紅色精神;行動擔當階段,讓幼兒參與社區服務踐行責任意識。保證我園幼兒學前三年對紅色文化認知達標率100%、社會實踐參與率100%、合作意識發展達標率100%。
(一)優化評價體系
完善質量監控閉環
我園構建“三維六向”動態評價指標:紅色素養(革命精神認知、家國情懷表現)、漁趣能力(勞動實踐、創意表達)、品格發展(合作意識、責任擔當);創新“黨員觀察員”制度;開展“三看三評”活動:一看環境創設評本土資源滲透、二看教學活動評價值引領、三看幼兒行為評品格養成,不斷完善課程閉環管理。
(二)深化資源整合
構建協同育人共同體
幼兒園以黨建為紐帶,建立“家、園、社”教育聯盟。結合節慶活動、園所特色活動、親子活動、黨員家長進課堂以及宣傳進社區等形式,聯合家庭、幼兒園和社區,將家國情懷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例如:學雷鋒活動、植樹節活動、閱讀節活動、自理能力比賽、藝術節活動、畢業典禮、國慶節主題愛國教育活動、漁園喜樂會游園活動等,幼兒園積極探索新時代黨建與家園共育的融合路徑,形成了家、園、社協調育人的良好局面,為幼兒的全面成長保駕護航。
(三)構建品牌矩陣
擴大教育輻射效應
我園精心打造“一核三翼”品牌輸出體系。以獨具特色的漁魚課程為核心驅動力,向外輻射教師發展、家園共育、社會服務三大板塊。在教師發展方面,設立漁趣游戲工作坊、漁韻書香工作坊和漁魚名師工作室,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在家園共育領域,開辦家長學校,加強家園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在社會服務范疇方面,積極參與教育聯盟和教育共同體建設,分享優質教育資源。
辦園七載,在黨建引領下,幼兒園先后榮獲市、縣多項榮譽稱號。連續六年在縣目標考核中獲優秀單位,并于2023年成功通過省級示范園驗收。家長滿意度持續高位運行與社會美譽度顯著提升,充分彰顯了我園教育成果的卓越成效。幼兒園將持續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強化省級示范園的輻射引領作用,不斷探索黨建+課程建設的新路徑,以高質量黨建助推學前教育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