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春節”,是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的首個春節。隨著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成都市民和游客迎來了一個充滿“年味兒”的非遺文化盛宴。
■ 2025年的成都春節不僅有傳統的節日慶祝活動,還推出了豐富多彩的非遺體驗項目,讓市民及游客在感受傳統魅力的同時,也享受到現代生活的便捷與樂趣。
■ 舞龍、燈會、年畫、年席……這些傳統年俗不僅凝聚著民族特色與智慧,也承載著人們的文化記憶和新年愿望。
洛帶古鎮有驚喜
75米金色巨龍“舞動”新春
今年春節,洛帶古鎮有驚喜——“劉家龍”精心打造的75米金龍將首次在景區亮相。
屆時,舞龍者們將身著傳統的客家服飾,通過緊密的配合使得長龍在天空中蜿蜒盤旋,表演“金龍盤玉殿”“龍抱柱”“波浪浮”“龍打滾”“龍擺尾”“快舞龍”等各種龍舞套路,讓市民和游客仿佛看到一條真正的巨龍在云端翱翔。
四川客家龍舞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中,以龍泉驛區洛帶鎮寶勝村的“劉家龍”最具代表性。此次“劉家龍”打造的金龍使用五彩斑斕的綢緞縫制龍鱗,每一片龍鱗都閃爍著光澤,龍頭的雕刻更是細膩,龍眼、龍須等細節之處打造得活靈活現,仿佛這條龍隨時都會騰空而起。
春節期間的洛帶古鎮,非遺活動精彩紛呈。記者從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文化服務站獲悉,除了客家金龍舞盛世活動以外,今年春節洛帶鎮還將開展客家鄉音送祝福、《孔明開街》實景劇、大年初二龍獅拜年等活動,為市民和游客獻上一場視覺與聽覺雙重享受的非遺盛宴。
光影交織的非遺燈展
金沙遺址博物館
帶你“穿越”千年畫卷
春節期間,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非遺燈展將帶領市民及游客“穿越”一幅千年畫卷。從象征古蜀輝煌的太陽神鳥金箔燈到氣勢恢宏的祭祀場景,從精湛的金面具到神秘的青銅人頭像,燈展將全面展示古蜀文明、遺產遺珍、太陽崇拜、傳統民俗等主題,為觀眾呈現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
記者從金沙遺址博物館獲悉,本屆燈組以“金蛇獻瑞,穿越時空的文明之旅”為主題,將劃分為“古蜀文化”“遺產大觀”“太陽崇拜”“福蛇迎春”四大板塊。通過巧妙的燈組布局,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相融合。
“古蜀文化”將藝術化重現金面具、青銅人頭像、太陽神鳥等經典古蜀文化元素;“遺產大觀”用彩燈藝術集中展現了長城、獅身人面像、金字塔、帕特農神廟等世界文化遺產。
值得一提的是,古蜀文明中的祭祀場景將以非遺彩燈的形式復原。祭壇場景以古蜀祭祀文化研究為基礎,以彩燈藝術表達的形式再現恢宏大氣的古蜀祭祀場景,以及古蜀人如何使用青銅面具、象牙、太陽神鳥等珍貴器物祭祀的想象,重現古蜀先民濱河祭祀的宏大場面。
目前園區已開始進行大型彩燈的制作、彩繪、組裝工作,后續還將進行安裝及調試,在春節期間將為市民及游客開啟一段光影交織的文明之旅。
剪紙、拓印、竹編……
以錦江為舞臺
體驗多種非遺玩法
春節期間,夜游錦江也將開展眾多非遺玩法。春節期間將以“星河入夢+漫飛錦江+漢服巡游+NPC演繹+音樂快閃+非遺體驗”等活動形式,設置“女媧”“伏羲”等上古神話角色,以及游走的雜貨郎等角色,增強互動體驗,讓市民游客感受年味。
屆時,游船緩緩前行,沿岸燈光璀璨,碼頭設置多個互動站點,游客能夠體驗剪紙、拓印、竹編、制作中國結、燒箔團扇等多種年俗互動。更有特色水上光影秀,以錦江為舞臺,通過光影秀講述成都故事,讓每一位游客都能領略到成都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
據夜游錦江工作人員介紹,燒箔團扇制作通常包括“畫”“涂”“貼”“掃”等幾個步驟,游客們可親手制作燒箔團扇,體驗傳統工藝的魅力。此外,東門碼頭還提供剪紙、拓印等手工作坊,讓游客親手體驗制作,完成打卡和游戲后,還能獲得一份新年周邊。
此外,游船碼頭的潮玩市集匯集了成都特色好物、非遺產品、文創手作等產品,讓市民及游客在買年貨的同時,感受依水而興的成都碼頭商業文化。
記者 彭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