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陳洪江 牛榆)增進民生福祉、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以來,我縣分行業培訓工傷惠民政策,讓更多人知曉和掌握工傷惠民政策,由“傷后保障”前置為“提前預防”,營造安全生產環境,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儀隴縣嘉陵江三橋工程建設項目部的會議室,縣社保局聘請的專業老師正在為項目建設工人講解工傷惠民政策。什么是工傷、如何預防工傷、如何認定工傷?老師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具體生動的案例為一線生產建設者作了詳細講解。
“工傷保險政策內容有很多,抽象不容易理解的也有很多。專業人員給我們講了,抽象的內容就具體化了,對我們的打工生活很有幫助。”
在培訓的同時,縣社保局還將工傷宣傳資料送到一線工人施工現場,讓不能到現場聽講的工人也能準確地了解工傷保險的相關內容。
“政府組織專業的力量進企業宣傳工傷預防和相關的保險政策,讓從業人員認識到工傷預防的重要性,減少勞資雙方不必要的矛盾,大家齊心協力抓生產、增效益。”
為進一步擴大工傷惠民政策宣傳覆蓋面,提高用人單位和職工對工傷惠民政策的知曉度和理解度,從今年11月初開始,縣社保局聘請經驗豐富的講師,走進企業、建設工地、醫院、學校等地,通過“沉浸式”和“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讓抽象的工傷政策變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準則。
“培訓后,我們的觀念發生了轉變,由以前的‘要我預防’轉變為‘我要預防、我會預防、時時預防’。現在,國家的工傷政策就是好,好像一把‘安全傘’,隨時在保障我們幸福的生活。”
據了解,我縣工傷惠民政策培訓聚焦政策講深講透、瞄準預防工傷難點和堵點、突出保險業務關鍵點展開培訓。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培訓場次達到32場,培訓人數達到2000人,特別是參加培訓的職高學生,他們掌握政策后,還要當好政策的“宣傳員”。
“無論現在在學校讀書,還是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一定謹記安全第一,遵守各項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同時當好安全宣傳員,把培訓課上學到的知識技能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