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李然
近段時間,儀隴縣馬鞍鎮居民陳正兵發現,他經常看病的儀隴縣第二人民醫院,掛牌為儀隴縣總醫院馬鞍院區,而且,就連部分坐診的醫生也變成了儀隴縣總醫院的專家。這樣的變化源于省、市兩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全新課題:南充首個縣級總醫院——儀隴縣總醫院掛牌。儀隴縣形成了“1+5+N”(1個總醫院、5個院區、N個分院)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惠民,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獲得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
12月23日,記者從市委改革辦獲悉,儀隴縣“‘一個總醫院’模式勇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新路”改革案例,在全國2000多個改革案例中脫穎而出,入選“中國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和“中國改革2024年度縣域改革案例”。
走進儀隴縣總醫院醫療中心院區,但見藍白相間的門診大樓內,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氣息撲面而來,一臺臺自助服務設備高效運行,醫療用品、藥品等通過軌道小車可直接傳送到各病區,檢驗標本可直接傳送到檢驗中心,患者有序就診,醫護人員緊張忙碌著,整個院區運行有條不紊。
“醫療中心院區環境優美、設備先進,軟硬件設施設備完善,比肩大城市醫院。”儀隴縣居民陳旭說,儀隴縣總醫院醫療中心院區推出的多項便民措施,如在線預約、自助繳費、檢查報告查閱等,讓患者在就醫過程中能夠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醫療中心院區正式投用以來,工作整體運行高效有序。”儀隴縣總醫院相關負責人說,該院區已于今年3月正式掛牌,設置了門急診醫技大樓、第一住院大樓、第二住院大樓、腫瘤防治中心、感染性疾病中心等,開設了急診、重癥等29個臨床科室和檢驗、放射等9個醫技科室。新配置了核磁共振、雙源螺旋CT等先進的醫療設施設備。
據悉,目前,儀隴縣總醫院已完成金城院區、婦兒院區、中醫院區、馬鞍院區、醫療中心院區人員整合、學科融合;設置黨務行政中心、醫療管理中心等十大管理中心,形成“20+ 3”管理模式(總醫院20個職能部門+院區3個職能部門),由各大管理中心派駐人員對院區和分院實行垂直化、扁平化管理。以學科為紐帶,對縣城三個院區的學科進行深度融合,學科分類集中、錯位發展、資源共享。醫療中心院區以縣人民醫院相關科室為主,進駐縣中醫醫院外科,學科設置齊全,細分亞專業,實現專病專治。中醫院區開設針灸康復、老年病、肛腸、脾胃病、心腦血管病、肺病、內分泌7個臨床科室及普外、眼科、腫瘤、骨傷、治未病等18個門診科室,聚焦中醫特色;婦兒院區整合縣城婦、產、兒科資源,增設了2個兒科病區,婦科、產科實現獨立分區。實行MDT多學科管理模式,進一步降低醫療風險。
今年61歲的王群珍是儀隴縣馬鞍鎮人,她因摔倒導致脊柱受傷,家人迅速將她送到了儀隴縣總醫院馬鞍院區就診,經過手術治療和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目前術后恢復一切良好。
馬鞍院區曾是儀隴縣馬鞍中心衛生院,因地處鄉鎮,一直面臨著“有設備、但缺專業醫生”的困境。儀隴縣總醫院的成立,不僅整合了縣域內各級醫療機構、“打通”了全縣醫療資源,也促進了優質醫療技術、人才、服務向基層更“近”一步。
“儀隴縣總醫院成立以后,我是首批派駐馬鞍院區的下沉團隊成員。”儀隴縣總醫院馬鞍院區普外科醫生鮮光儀介紹,該團隊共21人,覆蓋了內外、婦兒等多個科室。該團隊下沉以后,馬鞍院區較去年同期手術臺次增長了300%。
記者了解到,“一個總醫院”模式,是儀隴縣“闖出”的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新路,是儀隴縣搶抓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契機,探索出的一項改革舉措。
“‘一個總醫院’模式解決了縣域醫療衛生碎片化、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儀隴縣總醫院相關負責人說,他們統籌整合了儀隴縣人民醫院、儀隴縣中醫醫院、儀隴縣婦幼保健院、儀隴縣第二人民醫院及儀隴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儀隴縣總醫院,形成“一院五區、一核兩極多點”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人事、藥物、業務、薪酬、財務、績效、信息和崗位“八統一”。
王崇林是儀隴縣瓦子鎮人,多年前在儀隴縣人民醫院診斷出患有心腦血管方面疾病,醫生建議保守治療并定期復查。
“以往,我每次去復查,一早就要出門搭乘第一班車,如果上午能檢查完,中午便可回家。遇到就診人多的時候,要排隊到下午就診,回到家都是晚上了。”王崇林說,如今,儀隴縣總醫院運行后,不僅有專家坐診,還可以遠程診療,他只需要到鎮上就能完成復查。
“儀隴縣總醫院醫療中心院區與各院區、分院建成了遠程影像、遠程心電等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和‘120’急救網格化服務體系。”儀隴縣總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在儀隴縣總醫院內還建立了轉診綠色通道,推進分級診療,逐步提高患者在鄉鎮衛生院產生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據統計,2024年,儀隴縣就開展縣鄉遠程影像20851人次、遠程心電診斷18211人次。
記者了解到,儀隴縣總醫院掛牌成立后,抽派176名專技人員組建11個服務團隊下沉到37個鄉鎮醫療衛生機構,組織開展行政管理、急診急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專題培訓;依托慢病管理中心建設,開展網格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充分發揮遠程影像、遠程心電共享中心作用,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縣級優質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