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鎮水竹村柑橘種植園馬永紅攝
近年來,以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漸成長壯大,成為推動儀隴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
走進雙勝鎮億勝農業合作社愛媛38號種植基地,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柑橘園映入眼簾。愛媛38號的果實圓潤飽滿,色澤鮮艷,吸引著慕名而來的游客們一邊采摘一邊品嘗。“今年我們的果園產柑橘20萬公斤左右,預計可實現年收入100萬元。”雙勝鎮億勝農業合作社業主唐志光高興地說。
近段時間,二道鎮草坪村的藕田也迎來了豐收季,藕田里隨處可見村民采收蓮藕的身影。“這是今年三月份種下的蓮藕,現在已經進入采收季節,每畝能收1500公斤,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預計每畝能收1.2萬元左右。”四川紅亮家庭種植農場農場主周權亮告訴筆者。
“近年來,我縣立足農業產業發展實際,把發展家庭農場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引擎’,按照‘發展一批、規范一批、提升一批、推介一批’的思路,加快培育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為助推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眱x隴縣農業農村局農經股股長胡攀說,截至目前,該縣已培育種植、養殖及種養結合等各類型家庭農場357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65家。
在儀隴縣雙勝鎮糧油現代農業園一處冬小麥地里,綠油油的麥苗像一張延綿的地毯。這是業主鄭勇旗承包的土地。
業主鄭勇旗來到儀隴發展農業產業已有16年。他本人還牽頭成立了儀隴縣勇旗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如今該合作社已購置大大小小的農機100余臺,承包地里,各個農業生產環節均采用機械化操作,帶動了周邊近300人間接或直接就近就業。
“機耕機播、機防機收、烘干等各個農業生產環節均采用機械化操作,完全能滿足本鎮1萬畝糧油基地的服務需求,還可對外開展服務1萬畝左右。”鄭勇旗介紹。
賽金鎮高家壩村彭帥、彭爽兄弟倆成立的儀隴縣帥爽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該縣重點培育的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主要從事農業機械作業、機手培訓和優質糧油產業生產,在賽金鎮高家壩村、五福鎮東觀村、復興鎮趙戶溝村托管土地3200余畝,實現畝均增收700元。
經過多年發展,帥爽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現有成員119人,各類農機具50余套,涵蓋水稻、小麥、油菜三大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生產全部機型。彭帥和彭爽也因此成為儀隴縣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產品應用與推廣的帶頭人。
據悉,除了自己經營的基地外,其余數千畝只做純粹的社會化服務,主要面向規模種糧業主,耕種防收及烘干、加工全程服務的占三分之二以上。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儀隴在著力提升兩類主體數量的同時,更著重提質量。截至目前,儀隴縣榮獲部、省、市、縣級示范性家庭農場82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96家。
一是強化財政項目扶持,加大對儀隴縣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財政扶持力度。縣財政按照涉農資金整合使用要求,分別安排資金用于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引進新技術、新裝備,改良提升產品品質,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等。
二是通過精準培訓提高內生動力,積極組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參加省市農業領軍人才和農業職業經理人調訓,縣級面向業主分級、分類開展全產業鏈培訓。
接下來,儀隴將持續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力爭推動儀隴縣縣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規范運營水平進一步提升,建立1-2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中心。到2025年全縣農民合作社達到1500家,家庭農場達到4000家。縣級以上示范社200家,縣級以上示范場達到1000家,全面實現“一組一場”“一村一示范”的發展格局。
尹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