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張義明)今年以來,我縣緊緊圍繞省市“三農”工作決策部署,按照“一盤棋”工作思路,堅持目標導向,統籌兼顧,著力夯基礎、興產業、惠民生,促進三農工作有力有效推進。
走進先鋒鎮大眾村旱改水項目現場,一塊塊平整的水田呈現在眼前。今年以來,該村通過改造零星地塊、“小塊并大塊”的方式,加快進行農田整治工作,實現“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路相通、產量高”的新型農田耕作模式。
“今年4月份我們旱改水項目才開始,現在就已經完成了80%。”
“接下來,我們將緊盯糧油產業,積極引進本村青年業主,為他們提供政策支持,全力把我村打造得更加美麗。”
今年以來,我縣持續打造“天府糧倉”丘區樣板,堅持圍繞“改好田、興好水、服好務、育好人、增好收”目標,不斷改善農業生產基礎配套,做深做實農業社會化服務和科技到田服務,培育一批有意愿、有思路、有效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多方參與的利益鏈接機制,切實走出一條有特色、有亮點的丘區農業現代化之路。
同時,我縣按照“三線三片六組團”產業布局,加快構建糧油、柑桔、蠶桑三大種植業與生豬、肉牛、水產三大養殖業為重點的“3+3”產業體系,發展優質糧油基地43萬畝、柑桔基地8萬畝、蠶桑基地7萬畝、中藥材2萬畝、花椒2萬畝、蔬菜23萬畝,年出欄5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356家、年出欄50頭以上的規模肉牛養殖場117家,水產養殖面積4.5萬畝。圍繞糧油、柑桔、蠶桑、生豬、肉牛、水產等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建設特色園區、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價值。目前已建成稻藥、蠶桑2個省星級園區,柑桔、生豬、水產3個市星級園區,14個縣級園區。培育特色地方品牌50個,注冊涉農商標185件,創建綠色食品26個,有機農產品18個、地理標志7個,名特優新產品4個,入駐好充食區域公用品牌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