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到來
氣溫愈發低下
霜凍、冰雪、大霧等惡劣天氣逐漸增多
給行車安全帶來諸多隱患
交通安全無小事
這份冬季行車安全提示
請大家收藏轉發
降速就是在遇到惡劣天氣時
嚴格控制好行車速度
給自己留出處置的時間
降速是安全的前提
當路面積水或出現薄冰時,會大大降低輪胎與路面的摩擦系數,當車速過快時,就很容易發生“水上漂”現象,這俗稱“水膜效應”。如果不降低車速,極易造成車輛側滑,多車相撞的交通事故。
控距就是控制好
與其他車輛之間的距離
留出足夠的處置空間
控距是安全的根本
道路濕滑,制動距離延長。在高速路上行駛,速度為100km/h時,行車前后間距為100米以上;速度為70km/h時,行車前后間距為70米以上;如遇到雨、雪、霧等天氣,則行駛速度需要降低,安全距離應該拉長。
當然
車速降低到怎樣的程度
車距要多遠
都沒有一個靜態的標準
還要根據當時的車流量
適當調整行車的速度、距離
亮尾對于小汽車來說
就是合理使用燈光
而大型車輛,還要確保
車后粘貼的反光標識清晰可見
被看到,才安全
亮尾是安全的保障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能見度小于200米時,開啟霧燈、近光燈、示廓燈和前后位燈;能見度小于100米時,開啟霧燈、近光燈、示廓燈、前后位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
冬季路面摩擦系數比較低,在起步的時候大腳油門容易造成輪胎空轉、側滑等情況,起步方式應該緩慢加油起步。雨雪天氣最大的禁忌之一就是狠踩剎車,因為這樣很可能造成車輛失衡失控。
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在極端天氣中更容易出現,冬天地面上即使沒有積雪,空氣中的水分也會凝結在地上,輪胎在低溫下會變硬,抓地力也會下降,因此在進入彎道時一定要慢,入彎的角度也不能太大。
冬季室內外溫差大,車窗凝結霧氣,嚴重阻礙駕駛人視線。建議待水溫上升至正常溫度后打開熱風系統,這樣行駛過程中不會再次起霧,因為車內干燥了。大家也可以自己在網上購買車窗除霧劑。
在冬季開車時,天氣寒冷,駕駛人會開啟暖風。如果暖風開得過高,人很容易犯困,在行駛一段時間以后可能就非常困乏了。人體在困乏的時候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都會變差,所以不建議將暖風開的過高。
在高速公路上
若發生交通事故或車輛故障
要牢記“九字訣”
車靠邊、人撤離、即報警
1車輛可以移動時
應立即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及時迅速地將車輛移到最右側應急車道內,并在車后150米外放置三角警示牌,提醒后方來車注意。
2車輛無法移動時
應持續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并在后方來車150米外設置警告標志。如果事故發生在夜間或惡劣天氣時,還應同時開啟示廓燈和后尾燈,并將警示牌擺放至200米以外,擴大示警距離。
無論車輛能否移動,駕乘人員都應該迅速撤離到應急護欄外,遠離事故現場,避免二次事故發生。
若是車內有乘客受傷且車輛無法移動,則應在放置好警告標志的前提下,及時撥打120,其他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等待醫務人員救援。
完成以上操作后,應立即撥打報警電話,向交警部門正確描述事故位置、受傷情況、車損情況和行車方向。
盡量避免惡劣天氣及路況駕車出行
確需開車,一定要牢記
“減速、控距、亮尾”
如遇突發情況或交通事故
請記住“車靠邊、人撤離、即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