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麗文/圖
11月20日,從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傳來好消息,日前,2024年度四川非遺保護傳承優秀案例候選名單揭曉,“儀隴剪紙保護實踐”案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藝術技巧榮耀上榜。此前,在今年10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的2024年“非遺四川·百城百藝”項目名單中,儀隴剪紙便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價值,成功入選30個項目之一。
袁稚發(左二)為西華師大學生傳授剪紙技藝
這一系列榮譽的接踵而至,不僅彰顯了儀隴剪紙在四川非遺保護傳承中的重要地位,更為其歷史傳承與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我們一同走進儀隴剪紙的世界,探尋其背后的故事與技藝,感受這一傳統手工藝的獨特魅力。
毫不夸張地說,儀隴縣有多久的建縣史,便有多久的剪紙史。早在晉唐時期,儀隴的雕花剪紙就已蔚然成風。在民間,剪紙與生活緊密結合,代代薪火相傳,裝點了時光歲月。
“豐富的民俗民事,為剪紙提供了自由馳騁的廣闊天地,舉凡歲時節令、嫁娶、慶生過壽都會在剪紙中得到反映。”儀隴縣文化館館長周偉介紹,伴隨著千家萬戶的生活,這些極普通的剪紙作品,具有牽心動魄的藝術魅力,并形成了“不同南北,自成一派”的獨特風格。
儀隴剪紙省級非遺傳承人何小鏘說,儀隴剪紙蘊藏著古老的文化內涵,具有樸實自然的藝術特色,它不同于北方剪紙的大刀闊斧、天真深厚,也有別于南方剪紙的精雕細刻、玲瓏剔透,而是粗中見細,細中見粗,形成了“豐滿、精巧、秀雅、淳正”的獨特風格。
何小鏘創作的剪紙作品《南充之戀》
通過一代代家族傳承和師徒帶教,儀隴剪紙得到傳承和保護,在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上,剪紙非遺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近年來,儀隴剪紙在原有的陰陽套刻法、黑白貼刻法、暗刺排剪法、折疊刻剪法基礎上,又發展了雙手撕紙法和火燒燙繪法。前者,全憑一雙靈巧的手撕成作品;后者,則是將剪、刻、鉆、刺、撕、燒、燙等手段,利用特制的燒燙工具進行創作的一種剪紙方法。
“我們制定了保護剪紙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政策,組織人員收集、整理剪紙方面的相關文字、影像資料,深入細致地挖掘和搶救、編輯成冊,對儀隴剪紙一切文字作品和影像史料進行收藏,陳列布展剪紙作品700余件,留待今后學者們研究借鑒。”周偉介紹,此外,2019年,儀隴縣還投入500萬元修建了占地面積750平方米的儀隴剪紙博物館,集展覽、傳承、體驗為一體,免費面向社會開放,年接待游客三萬余人次。
館內展出了儀隴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何作霖老先生600余幅剪紙作品,包括了廣受好評的“雨霖四絕”剪紙系列——肖像剪紙、火繪剪紙、撕紙藝術和剪紙藏書票。透過剪紙藝術的技法運用、內容題材的深度闡釋,可以品味儀隴剪紙中的歲月風華與時代光輝,感受到藝術與精神的交相輝映。
11月13日,儀隴剪紙非遺傳承人何小鏘和袁稚發前往閬中,在南充文旅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教學傳承活動。一把剪刀,一張紅宣紙,彎曲自然、運轉靈活地在紙上鏤空剪刻成圖樣,表達審美意趣。三剪兩剪,輪廓對稱、動靜和諧,一幅幅生動靈巧的剪紙作品躍然眼前,引得大學生們連連驚嘆。
紙張生花,花團錦簇。在儀隴縣,不少學校的美術教室和剪紙社團里,擺放張貼著各式各樣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這些大多是學生們的作業。
讓廣大青少年了解非遺、喜歡非遺,是讓古老技藝代代傳承的關鍵。在儀隴,不少學校加入到非遺傳承的隊伍中來。
近年來,儀隴縣在各中、小學校進行建制性的剪紙藝術教育,剪紙藝術教育從娃娃抓起,形成獨特的“金字塔”結構,培養了一批批剪紙新人,助推“三鄉文化”(書法之鄉、篆刻之鄉、剪紙之鄉)的發展與傳承。還與西華師范大學、南充文化旅游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展校企非遺合作項目,開展教學傳承活動,有效地推動了儀隴非遺項目的發展與繁榮壯大。
“經過多年的發展,儀隴剪紙藝術作品進入農村、學校、社區、單位,儀隴剪紙藝術也有了質的飛躍,多次參加全國乃至世界性的比賽大展,應邀參加國省市各級各類展覽,均獲得較好的成績。”周偉介紹,儀隴剪紙作品曾參與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北燈戲》舞美設計,參與并創作朱德同志誕辰120周年《心連心》演出的舞美設計。在“第五屆中國藝術節”獲得金獎,在“西部風情畫大展”獲優秀作品獎等。儀隴非遺項目手工剪紙還積極參與了多個國際國內文化交流和展示展演活動,如2020年,受四川省商務廳邀請,代表四川省參加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進行非遺展演;2023年,何小鏘再次作為中國文化使者,代表四川參加了在法國巴黎的路演文化交流活動。
據了解,為弘揚剪紙文化,儀隴把民間剪紙列入“三鄉文化”建設總體規劃,提出了及時搶救、全面普查、大力宣傳、重點保護的原則,形成了專業與業余、老人與學生、干部與農民相統一的繼承與創新民間剪紙事業的群體,走出了一條“剪紙與書藝、剪紙與藏書票、剪紙與民間燙畫”相結合的新路子。
如今,你可以到儀隴剪紙博物館品鑒剪紙藝術,前往文化館免費學習剪紙課程,還可以在景區買到剪紙文創產品。
別具一格的剪紙藝術,處處體現著儀隴世世代代人民群眾的智慧和才能,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與現代化的工業文明在這塊土地上交相輝映,煥發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