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送寒衣
每年農歷十月初一
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
——寒衣節
俗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北方將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合稱為中國“三大鬼節”,在這一天祭掃,紀念親人,謂之,送寒衣。
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
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
所關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如今大家知清明、中元者甚多
知寒衣節的卻寥寥
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寒衣節~
↓↓↓
寒衣節相傳最早起源于周朝,《詩經·豳風·七月》中記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農歷九月,天氣開始逐漸轉涼,人們也開始為了過冬而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節又被稱為“授衣節”。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農歷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征布帛類,以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戶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
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后,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
寒衣節
過的不是一個節日
而是一份心底的念想
懷念親人
想念故友
他們真的離開了
又像一直在你身邊不曾改變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犯版權,請聯系我們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