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陳洪江 徐紫懷)10月17日,是全國第十一個扶貧日。近年來,我縣始終堅持按照“四個不摘”要求,著力培育支柱產業,發展集體經濟,通過多元化、立體化的舉措,讓脫貧人口的人均收入和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實現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任務目標。
走進新政鎮安溪潮農村社區一號聚居點,只見一排排具有川北客家建筑風格的樓房掩映在青山綠樹叢中,干凈、平坦的水泥路直通農家小院。今年79歲的譚顯義老人正在打掃自己的庭院,在他房前屋后的園子里種著各種應季的蔬菜。房間內,干凈整潔的擺設、安全方便的自來水和天然氣無一不彰顯著老人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幸福的晚年生活。
“現在這個房子比較安全,環境也很好,出去散步走個2小時回來,鞋子也不會打濕。”
安溪潮農村社區曾是我縣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區。自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下,2015年10月,該社區啟動國土掛鉤項目,2016年,全村208戶村民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
“這些年,村民們通過國土掛鉤項目住進了新房后,不僅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環境得到了改善,同時大家的生活習慣也得到了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這也大大的提升了我們村的鄉村治理成效。”
來到新政鎮銀山農村社區的集體經濟糧蔬果產業園,只見十幾名村民正忙著栽種榨菜,大家分工合作,各項工作井井有條。
銀山農村社區曾也是我縣貧困地區之一,近年來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引領下,該社區通過撂荒地整治工作,整合土地800余畝發展集體經濟,有效幫助村民增收,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們村集體經濟讓荒山荒地變成了‘金山銀山’,2023年集體經濟純收入達到了50萬元,解決了50余人的就業問題,并讓他們每年穩定人均增收2萬元。”
防止返貧致貧是前提,鞏固脫貧成果是基礎,銜接鄉村振興是目標。近年來,我縣始終堅持按照“四個不摘”要求,著力培育支柱產業,通過技能培訓、就業幫扶等方式,幫助4.2萬脫貧勞動力就業,脫貧人口家庭人均純收入每年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長,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實現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任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