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過,晨有露珠
不知不覺
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
第十六個節氣——秋分
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除了指晝夜平分,秋分還有平分秋季之意。秋分日后,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日下降。
秋分是秋天里最珍貴的一段時節
陽光、溫度、秋風
一切都不疾不徐
有一種恰到好處的溫柔
秋分 ? 三候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聲不但是暑氣的終結,也是秋寒的開始。
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由于天氣干燥,水汽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于干涸之中。
傳統習俗
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北京歲華記》記載北京祭月的習俗說:“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吃秋菜
“秋菜”是一種野莧菜,在嶺南地區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人們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秋牛
秋分其時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又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希望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秋分時節
多出門走走
看看天色和云影
看看秋水和草木
心間無事,生活如詩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犯版權,請聯系我們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