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劉遠華)在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進程中,賽金鎮潮水壩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回引大學生返鄉創業,建起市場前景廣闊的塑框加工廠,實現企業有效益、村集體有收益和群眾有利益的“多贏”目標。
賽金鎮潮水壩村返鄉大學生熊鈺龍所建塑框廠投資近千萬元,購回三條生產線的生產設備,于今年8月底投入生產,每天能生產標準化塑框9000個左右。從投產之日開始,他與技術人員一道,全天“泡”在生產車間,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作為在外打拼的大學生,2024年春節回鄉時,熊鈺龍發現建塑框廠的商機。
“我們這個地方生產柑橘,每年要從外地運輸大量的塑框,無形中增加了成本;加上縣內其他鄉鎮種植柑橘的面積也很大,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這就堅定了我們建塑框加工廠的信心。”
投資近千萬元,這不是一個小數字。潮水壩村“兩委”一班人得知情況后,黨總支部牽頭,利用村上產業發展資金入股,成立“儀隴縣潮水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返鄉創業大學生自己出資一部分,這樣,塑框廠就建起來了。
“我們村黨總支回引返鄉創業大學生建起服務柑橘園區的塑框加工廠,村集體經濟和股民以入股的方式參與進來,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我們父老鄉親在家門口也能就業,增收多了一條路子。”
企業要發展壯大,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支持。潮水壩村的塑框廠建好后,賽金鎮黨委、政府特別重視,給予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
“塑框廠作為潮水壩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們黨委政府將大力的支持與幫扶。同時我們也要求我們普通的黨員干部作為‘宣傳員’,把我們塑框廠宣傳出去;我們的村社干部作為‘銷售員’,出去跑銷路找市場,讓我們塑框廠發展越來越好。”
塑框廠建好后,吸納本村及周邊群眾20多人前來務工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