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漆宗英)眼下,正是水稻收割歸倉的良好時節,縣鄉村振興人才發展聯盟農機人才分聯盟整合各級農機人才資源,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助力夏糧歸倉。
復興鎮清正村的1500畝水稻陸續成熟。在田間,農機人才分聯盟成員彭爽正在幫助業主開展水稻機收,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收割、脫粒、裝車、運送等井然有序,田野間呈現出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縣農機人才分聯盟成員彭爽告訴記者,目前正是水稻收割的最佳時節,截止目前已出動收割機20余臺次,機收水稻3000余畝,其中復興鎮收割1500余畝,畝產平均約500公斤左右,群眾反映好,社會化服務效果好。
今年,復興鎮聚焦農業產業發展,梳理形成重點任務清單,按需引導各類農業人才向鄉村振興一線匯聚,助力全鎮農業產業快速發展。
“目前我鎮共計種植水稻12000余畝,70%已經完成收割。下一步,我鎮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力量,推動我鎮的農業科學化發展。”
今年以來,我縣抓實“科技到田”,“靠前”服務興農。通過分聯盟秘書處“派單”,專家人才“接單”,實現“供給側”和“需求側”精準對接。縣農業農村局作為農機人才分聯盟的牽頭單位,共涉及7個產業,7個聯盟。目前,已參與機械耕作34.2萬畝,機械收割16萬畝,同時逐步解決一系列技術難題。
“目前是農機人才聯盟發揮關鍵時期,我們積極響應組織部的要求,發揮人才聯盟的優勢,積極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下一步,我們將積極組織培訓,以更加突出的優勢,為農業生產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