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記者 陳蕎 攝影報道
8月28日,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分論壇在成都舉辦。來自中央網信辦網絡綜合治理局等主管部門、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等機構和高校以及互聯網企業的嘉賓圍繞“筑牢網絡保護防線 護航未成年人成長”主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人工智能時代 如何守護未成年人健康上網
據悉,我國未成年的網民規模已經將近2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7.2%。如何讓近2億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成為本次分論壇嘉賓的主要關注點。在2023年年底,微博首發“網暴”“自媒體”等全年專項治理報告,積極響應中央網信辦“清朗”專項要求,23年專項開展期間,平臺共清理違規內容156萬余條,處置違規賬號58萬余個。
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相關負責人在論壇上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建議從多方共治、技術創新、素養教育等多維度,積極構建綜合性防護網,讓孩子們在‘數字晴空’下自在遨游。”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劉曉春介紹,“在已經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技術對未成年人的賦能可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未成年人很可能從網絡生態的受眾,迅速轉化為積極的參與者、創造者和生態塑造者。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理念需要從管理、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轉向積極建設風清氣朗的生態文明空間,要求重要網絡平臺承擔起主動引導、建設、維護清朗網絡生態的主體責任,建立起生態調控治理理念與機制,并搭建賦能家長監護的便捷接口,從規則體系、評估機制、調控工具等多方面,全面推進未成年人友好型的網絡文明生態建設。”
促協調強聯動 防范未成年人網絡沉迷
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對每個家庭來講是大事,對國家來講也是大事。一些孩子陷入網絡沉迷,對網絡游戲過度依賴等。這些問題大家都很關心,社會也都很關注,需要下大力氣通過各方面共同努力來加以解決。
小紅書公司副總裁許磊在論壇上介紹,“2019年,小紅書主動研發上線青少年模式,已經陸續建立身份認證、專屬內容池,阻斷社交風險,預防網絡沉迷等機制。我們也于2023年6月推出‘小紅盾’防網暴工具,為用戶特別是未成年人提供更全面的防護能力。”
小天才高級副總裁葉劍介紹,為防止網絡沉迷,小天才電話手表夜間默認打開“睡眠模式”,上課默認打開“在校智能禁用”等功能,協助家長共同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抖音集團副總裁、總編輯張輔評介紹,“內容安全、產品安全是網絡防沉迷的第一道關。為了讓未成年用戶更安全地使用抖音,我們創新上線實名14歲以下用戶強制進入青少年模式,上線‘未成年人不宜內容’警示提醒功能,訓練算法模型更精準識別未成年人,持續完善未成年人守護體系,涵蓋‘推薦優化、賬號管理、隱私保護、社交防護、財產安全’等各個環節。經過長期投入,相比去年同期,青少年模式的活躍用戶增長65%。”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紅勃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意識和網絡能力,是預防其陷入網絡沉迷的最有效手段。全社會有責任開展教育和創造環境,培育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意識、科學用網習慣和自我保護能力。家庭要做引導未成年人合理用網的第一課堂。監護人要對未成年人安全合理用網進行指導,關注其上網情況,合理安排上網時間,以實際行動預防孩子沉迷網絡。學校要承擔未成年學生網絡教育的主體責任。學校和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用網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預防和應對沉迷網絡的意識和能力。全社會要營造良好的網絡教育環境。負有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職責的行政機關和社會組織,要結合自身行業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預防沉迷網絡宣傳教育,為‘小網民’提供科學指導,營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