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奎 實習生 任政東 楊小霈
“在鎮上看病,享受的是縣級醫院專家的服務,不僅節約了一天時間,還節約了交通費用。”日前,家住儀隴縣立山鎮的王會英奶奶因干咳到鎮中心衛生院進行CT掃描,醫生發現其肺部存在異常陰影。經過儀隴縣總醫院專家及時遠程影像診斷,明確為慢性支氣管炎,衛生院為她對癥開出了治療藥物。
這僅是我市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市民享受實惠的一個縮影。南充醫療衛生資源總量居全省第二位,醫療服務輻射周邊3700萬人,年總診療量3600余萬人次。2010年,南充市被省政府確定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市,是當時全省唯一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市。2014年,南充被選定為全省唯一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
近年來,南充公立醫院改革有序推進、成效明顯,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入選中國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等,并獲2023年度省級督查激勵。
尋求突破改革挺進“深水區”
家住儀隴縣馬鞍鎮的趙平先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兩種慢性疾病,經常要到鎮上醫院看病就診。今年3月以來,他發現熟悉的儀隴縣第二人民醫院(馬鞍中心衛生院)變成了儀隴縣總醫院馬鞍院區。“變的不僅是名稱,坐診的醫生也變了,有不少是縣醫院的專家。”趙平先說。
今年3月,承載省、市兩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全新課題,南充市首個縣級總醫院——儀隴縣總醫院掛牌,形成了“1+5+N”(1個總醫院、5個院區、N個分院)醫療服務體系。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第二人民醫院為總醫院直屬醫院,設醫療中心院區、中醫院區、婦兒院區、金城院區、馬鞍院區五大院區,各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總醫院分院。
儀隴縣總醫院掛牌后,為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在“1+5+N”范圍內共享,下派了21個主治以上醫師,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四到馬鞍院區坐診。“優質醫療資源輻射馬鞍及周邊鄉鎮30余萬人,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縣級醫療專家的服務。”儀隴縣衛健局副局長彭瑜說。
“縣總醫院是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具體體現,南充6個縣(市)的總醫院,將于本月全部完成掛牌,市轄三區則組建3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市衛健委主任朱勝國說。
聚焦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高質量”內涵,讓公立醫院改革不斷挺進“深水區”,改革大幕開啟以來,全市公立醫院全面完善醫院決策、民主管理等10項制度,權責清晰、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心血管、消化系統等6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區域中心、2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掛牌運行,近3年引進培育碩(博)士等高端人才800余名;成立市級醫療質控中心64個,心血管疾病等15個專業質控中心市級全覆蓋,縣級覆蓋率達到50%以上;推動28家縣級醫療機構、211個鄉鎮衛生院、2400個村衛生室全面實現新(改、擴)建,基層30分鐘健康服務圈基本形成……
推進項目做大優質醫療資源總量
7月9日,四川省醫學中心、南充市重點項目——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文化路院區門診投入試運行。在這個全新的院區,不僅有功能齊全的信息化服務設備,還有優化便捷、貼心周到的就診服務流程指引,急診醫學科、婦科、產科、甲狀腺乳腺外科、血液內科、心臟大血管外科、腎病內科、腫瘤科等科室齊全。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一名負責人介紹說,文化路院區的改擴建和投入試運行,既解決了承載能力超負荷運轉問題,也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
盛夏時節,走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南充醫院建設項目施工現場,處處是緊張繁忙的施工場景。據了解,該項目投運后,將引入國家一流心血管疾病診療技術與學科研究,建設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不僅可方便本地患者就近就醫,還將為四川及陜、甘、渝邊際地區上億群眾帶來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做大做強優質醫療總量是關鍵一環。截至目前,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省醫學中心建設正加快實施;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省級重大傳染病救治中心、區域公共衛生中心和區域醫學教育考試中心正加快推進;14個市級重點醫衛項目1至5月完成投資6.8億元。市中心醫院攜手北京安貞醫院聯合打造國家級心血管疾病研究及臨床診療中心,已平移技術40余項,完成高難度手術400余例。
提升就醫體驗感住院患者滿意度逐步提高
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是南充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降低群眾就醫負擔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為最大限度控制醫藥費用,全市推動26批集中采購藥械落地,平均降價50%以上。
“充分發揮家庭醫生作為居民健康‘守門人’兜底作用。”市衛健委副主任王輝說,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針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南充還按照“1名二級以上醫院專科醫師+1名社區(鄉鎮)衛生服務機構醫生+1名基層診所醫生”的原則,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3122個,打造星級服務團隊39個,開展健康服務“敲門行動”,提供上門診斷、定期體檢等11項契約服務,簽約群眾在家就能享受到免費健康服務。
除此之外,我市還制定出臺改善就醫體驗十項措施,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煩等問題,如推行“一次掛號管三天”,延長掛號有效期;開設夜間門診、午間門診、節假日門診等延時門診服務,解決上班族工作日期間看病就醫不便問題;推動69項檢查檢驗結果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互認,減少不同醫院間重復檢查的問題;推進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建成互聯網醫院8家、智慧醫院12家,全面開通三級以上醫療機構在線就診、線上繳費等服務……通過這些措施,實現了住院患者滿意度逐步提高,居全省第4名,今年已為患者節約費用5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