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古城機場(資料圖)。
●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李然/文張曉東/圖
5月16日下午,參加“組團培育副中心喜看南達新氣象”主題采訪活動第一批次集中采訪的記者走進閬中市。在廣袤的閬苑大地上,項目建設熱潮涌動、生產車間機聲隆隆、熱門景點人氣爆棚……目之所及,皆是拼經濟、搞建設的浪潮;所到之處,全是抓產業、謀發展的景象。
打通空中通道滿足高效便捷出行需求
當天,參加集中采訪的記者首先來到閬中古城機場。走進航站樓,只見出發航班信息顯示屏、自動取票機等設施一應俱全。
2023年12月17日,是一個被記入閬中、南充發展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千年古城打通了空中通道。
當天上午,隨著三架分別從廣州、上海、北京起飛的航班依次平穩降落閬中,閬中古城機場正式通航。
作為省市重點項目,閬中古城機場總投資11.6億元,占地2288畝,按照2025年旅客吞吐量6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0噸、年飛行量7200架次的目標進行規劃設計。飛行區等級4C級,可起降A320、B737-800、C919機型。
在建設方面,閬中古城機場于2020年正式開建,2023年6月完工、10月通過竣工驗收、11月通過行業驗收、12月17日正式通航。該機場建有7200平方米航站樓、1200平方米消防綜合樓、11個停機位、2座登機廊橋,配套建設空管、供油、供電、生活用房及辦公用房等設施。
據悉,閬中古城機場是南充第2座、四川第17座、西南地區第55座、全國第257座運輸機場。對于閬中來說,千年古城終圓“飛天夢”,建設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有了空中航線的支撐;對于南充來說,至此邁入雙機場時代,成為全省第四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將助力國家立體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國家文化旅游度假區建設。
閬中古城機場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機場開通北京、上海、廣州3條航線,每周班期為一、三、五、七。通航以來,共保障航班466架次,實現旅客吞吐量52793人次,平均客座率71.78%,機場安全平穩運行。
閬中古城機場通航后,與南充高坪機場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更好滿足群眾高效便捷的出行需求,提供高品質飛行服務體驗,進一步助力南充建設國家立體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增強同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的交流合作。
實施雙輪驅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集中采訪第二站是四川保寧醋有限公司。記者們一步入生產廠區,一股濃烈的醋香便撲鼻而來。在企業包裝車間,兩條自動化生產線全速運轉,一瓶瓶保寧醋魚貫而出,被機械手碼垛機合攏成箱,即將被送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我們的玻瓶產品實現了從上瓶、洗瓶、滴瓶、灌裝、上蓋、壓蓋、貼標、噴碼、裝箱、封箱到碼垛的全流程自動化生產。”保寧醋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公司繼續對西南地區等傳統市場精耕細作、加大下沉力度的同時,還積極探索北方市場、拓展銷售半徑,加大品牌宣傳,做強線上銷售,力爭取得新的突破,實現銷售收入再上新臺階。
牢固樹立產業為本、工業當家理念,閬中確定了“建設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打造食品醫藥和新能源摩托產業集聚區”的目標定位。其中的新能源摩托產業將成為閬中市工業經濟重要增長極。
“閬中市新能源汽摩產業園以建雅摩托為鏈主,按照全鏈發展模式,同步配套動力、控制、傳動系統和其他核心部件生產企業。”集中采訪期間,閬中市新能源汽摩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2024年,園區預計新引進摩托車整車制造企業6家,并全面落地配套企業,全面達產后,可年產摩托車30萬輛。
近年來,閬中市緊扣“5+3”產業體系,聚焦“建設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打造食品醫藥和新能源摩托產業集聚區”目標定位,堅定不移實施“雙輪驅動”、鄉村振興、開放協同三大戰略,積極探索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三次產業量質雙升、融合發展,構建起符合閬中實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動文旅融合持續擦亮“金字招牌”
有著千年歷史的閬中古城,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千年古城內,一磚一瓦、一街一巷……處處盡顯歷史文化底蘊。
“閬中古城核心區域面積兩平方公里。”閬中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們介紹,現有張飛廟、川北道貢院等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華光樓、閬中文廟等20余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步入張飛廟,但見建筑群翹角連云,氣勢不凡,構造精致,別具匠心。在閬中古城文化創意產業園,總建筑面積7萬平方米的西城1966,已進駐52家商戶,打造了地質礦物博覽館等大型體驗娛樂場館5家,通過招商業態的精準布局,集合品牌旗艦店、文化旗艦店、多功能娛樂空間、休閑活力餐飲街區、書店、文創市集等業態組合,形成綜合消費的跨界文化商業中心。
距離西城1966不遠處,閬中市王皮影博物館內游客不斷。人物、動物等各類皮影栩栩如生。王皮影自清康熙初年傳承至今已逾300年,采眾家所長,吸“雕、剪、繪、塑”等技藝之精要,融川北風情民俗之意趣,影人身法輕快靈動、肢節栩栩如生。
“能看歷史古跡,能了解傳統文化,還能品嘗特色美食,閬中古城真是旅游的好地方。”西安旅客王晨說,她非常喜歡閬中這座城市。
記者了解到,閬中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縣,孕育了春節文化、三國文化、科舉文化等眾多優秀傳統文化,擁有31處國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項國省非遺代表性項目、3個國省歷史文化街區等。近年來,閬中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設非遺主題博物館12家、傳習基地8處,有計劃地培育各級非遺傳承人近200名,創新推出落下閎春節文化、漢服紀、龍舟賽等“一季一品”文旅主題活動,編排川北婚俗、巴象鼓舞等特色民俗演藝,推出表演唱《亮花鞋》、歷史劇《落下閎》等文藝精品,定制12條精品傳統文化研學線路,研發300余種“閬中有禮”文創產品等,深受當地群眾和各地游客青睞。
工業強市、文旅興市“雙輪驅動”服務“五區建設”助力“五市戰略”——專訪閬中市委書記楊德宇
●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李然
近日,閬中市委書記楊德宇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閬中將緊緊圍繞南充市委“五區建設”發展定位、“五市戰略”發展路徑、“八大行動”具體抓手,細化工作舉措、強化推動落實,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文旅興市“雙輪驅動”戰略,為“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奮力譜寫現代化南充建設新篇章”作出閬中貢獻。
記者:閬中如何貫徹落實南充市委決策部署?
楊德宇:我們將對標對表抓落實、立足實際定任務,逐一明確發展方向和工作舉措。
縱深推進工業強市,以新型工業化三年攻堅行動為抓手,切實抓好招商引資、產業培育、平臺建設、要素保障等方面工作。
持續擦亮文旅招牌,以嘉陵江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為牽引,做好品牌打造、業態提升、營銷宣傳三篇文章,深化文化活化利用。
全力保護生態環境,以美麗四川建設先行試點工作為抓手,加快推動產業綠色轉型,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全面提升交通區位,搶抓省委“支持南充建設東出北上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機遇,加大國道、高速項目推進力度,加強機場運營管理,推動區域物流中心建設。
扎實辦好民生實事,聚焦群眾關切的教育、醫療、養老、城市建設、農村人居環境等重點領域,下大力氣解決好城市斷頭路、城市停車場等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重點問題。
記者:閬中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在哪?
楊德宇:近年來,我們聚焦“再造一個閬中工業”目標,全力以赴強增量、擴新量、引變量,初步構建起以“食品醫藥、汽摩裝配”為主導、“輕紡家居、能源化工、裝備制造”協同發力的“2+3”現代產業格局。但五大產業整體還存在規模較小、水平不高的問題,“產業壯筋骨”仍是當前階段的主要目標。我們將大力支持食品醫藥產業智改數轉、擴產擴能,推動汽摩裝配產業全鏈條發展,力爭2026年兩大主導產業產值均達到50億元;抓好輕紡家居、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等產業提能增效、轉型升級,力爭2026年五大產業總產值突破160億元。
對于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閬中也有一定謀劃和思考。
積極拓展低空市場。隨著閬中古城機場建成通航,閬中有發展條件、有應用場景,將聚焦無人機、低空旅游、航空運動等領域,加快培育低空產業集群。
有序發展銀發經濟。充分發揮閬中歷史文化底蘊、生態資源稟賦,結合康養旅居等產業發展動向,有序發展養老服務產業。
大力引進新材料。加快高純碳材、光風電材料制造項目落地,“順藤摸瓜”招引關聯企業落戶閬中,加快形成高新材料產業鏈。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選取小切口、小鏈條、小體量項目,突出與現有產業融合賦能,積極開展試驗探索。
記者:閬中如何持續擦亮文旅“金字招牌”?
楊德宇:我們將立足閬中實際務實奮進,全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在巴蜀特色文化旅游發展示范區建設中當主力、挑大梁。
保持歷史眼光,深耕古城。認真貫徹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座談會精神,突出系統性、專業性、權威性、群眾性、開放性,切實把準保護與利用、保護與發展、保護與開發的關系,用好川北道署、漢桓侯祠、貢院等資源,打造知名度更廣、影響力更大的廉潔文化、政德文化培訓品牌;實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項目,差異化布局場景業態,保持古城歷史原真性和生活延續性。
突出游客視角,更新業態。提升文旅場景供給,加快一批景區改造提升進度;加大文創產品開發力度,針對性設計制作、提升打造一批“好看、好帶,有意義、有特色”文創產品;延續研學火熱勢頭,加快國家級研學營地創建,力爭來閬研學人數年增長30%以上。
加強宣傳營銷,促進消費。搶抓機場通航機遇,探索實施“機票聯換門票、門票聯換服務”吸引遠端游客;持續培育以文旅消費為主導的生活性服務業,辦好四季特色文旅活動,以活動為牽引塑造品牌、吸引流量、促進消費,切實將文旅優勢轉化為經濟增勢。
記者:閬中如何推進項目建設?
楊德宇:我們始終堅持“產業為先、項目為王、效益為本”理念,全力促進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
強化項目爭引,結合“十四五”規劃中期調整,搶抓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政策機遇,論證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爭取納入國省規劃盤子;重點抓好工業項目招引,推進“點對點、專業化、小分隊”招商,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充沛動能。
強化項目落地,堅持階段式推進、清單化管理,形成在建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壓茬推進格局;重點用好“六未專班”等機制,上足機械人力,統籌推進項目建設。
強化項目保障,堅持綜合施策,根據項目建設計劃,有序對接項目資金、土地、用工用能、環境容量等方面保障,努力破解瓶頸制約,做到“要素跟著項目走”,全力推動近零碳產業園二期、閬蒼快速通道等重點項目盡快建成投用。
強化項目管理,圍繞項目生成、論證儲備、資金來源、要素保障、落地運營全周期管理,堅持“多留遺產、不留遺憾”,把每個項目作為精品來打造,確保展示出閬中形象、經得起歷史檢驗。
記者:閬中如何推動城鄉融合?
楊德宇:我們將按照“抓好兩端、暢通中間”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在城市端,以人城產一體化建設為重點,深入推進工業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