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馮方雄/文樂校臣/圖
孟夏之日,萬物并秀。充滿活力的嘉陵區,升騰著新的希望。
5月15日上午,參加“組團培育副中心喜看南達新氣象”主題采訪活動第一批次集中采訪的記者來到嘉陵區。大家聽到:吉利商用車生產車間內機聲隆隆,嘉陵正奏響當好實體經濟發展主戰場、助力“工業立市”的最強音;大家見到:中國綢都絲綢博物館內絲風綢韻,嘉陵區正在描繪以全域旅游助推產業融合、助力“文旅興市”的新圖景;大家感受到:南虹路商圈煙火氤氳、鄰里和美,嘉陵區正在構筑南充建設全國有影響力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區的新樣板。
A“工業立市”顯擔當加快構建具有嘉陵優勢特色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參加集中采訪的記者首先來到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總裝車間,這里正在趕制一批新能源商用車生產訂單。只見每個巨大的鋼結構操作臺面均停放了一臺新能源商用車,工人們正在進行汽車內飾安裝。在車間外寬敞的待檢區內,一輛輛新能源商用車整齊排列,檢驗合格后將被發往全國各地。
“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是國內建設最早、投資最大、工藝最先進的新能源商用車基地之一。”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8年時間的努力,如今公司已完成產能建設、產品研發與市場初創階段,步入發展快車道,商用車產銷量連年遞增。
“目前,吉利商用車在國內新能源商用車領域的頭部地位已經形成,助力南充市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汽車產業集群在2023年入選四川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躋身全省制造業企業百強。”嘉陵區經信科技局局長李應君介紹。
南充“工業立市”號角催征,作為全市實體經濟主戰場,擁有吉利、能投、燕京等眾多行業“龍頭”與“鏈主”,嘉陵區更感使命當前、重任在肩。
在南充實施“工業立市”戰略中強擔當、作貢獻,嘉陵區謀定而后動,路徑已十分清晰:
選準產業新賽道,精準捕捉產業風口,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一手抓未來產業謀篇布局,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化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
圍繞汽車汽配、化工輕紡等重點產業培育市場新主體,深入推進以商招商、延鏈招商、基金招商,設立1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全力抓好節點企業、關聯產業招引。
積極探索發展新方式。全力推進制度減排、項目減排,倡導綠色發展,嚴把項目準入關,引導企業兩化融合發展,在產品設計研發、生產過程控制、經營管理等環節推廣應用先進信息技術,提高生產全流程信息化水平。
“我們將堅持實體興區、制造強區不動搖,做強產業優勢、深化創新驅動,培育經濟增長點,擴大產業基本盤,加快構建具有嘉陵優勢特色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李應君表示。
B“文旅興市”樹品牌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
隨后,參加集中采訪的記者來到中國綢都絲綢博物館。該館由四川依格爾紡織品有限公司于2013年籌建,生動再現了“中國綢都”南充栽桑養蠶、絲綢織造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館內陳列著大型束綜蜀錦花樓提花織機、腳踏繅絲機、緙絲機、云錦提織機等傳統織機以及各種精美絲綢制品。
“這些木織機全用手工操作,能織出云錦、壯錦、蜀錦、宋錦等絲綢制品。”博物館解說員一邊演示古代絲綢織造過程,一邊向記者介紹館內陳設。在館內顯眼位置,昔日坐落于五星花園的“絲綢女神”復制雕塑擺放于此。雕塑基座一側寫有“絲綢之城”四個大字,并刻著一幅采桑圖案:幾棵茁壯的桑樹下,有人提著籃子采摘桑葉,有人接應傳送,呈現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生產畫面,彰顯了南充悠久燦爛的絲綢文化。
“博物館收藏近150種展品,開館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產品銷售收入累計達3億元。”四川依格爾紡織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曉梅介紹,接下來,企業將進一步豐富展陳內容、挖掘文化內涵,為提升南充知名度、弘揚絲綢文化、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以中國綢都絲綢博物館為依托,依格爾實現了品牌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而其所代表的“工業+旅游”模式也正在成為嘉陵區發展文旅產業的新亮點。
今年以來,嘉陵區深度挖掘特色文旅資源,著力打好“協同牌”,堅持既注重文化傳承保護,又注重旅游資源開發和文旅融合發展;既堅持產業鏈拓展,又不斷提升文旅產品研發力度,努力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文旅產業發展之路。
在頂層設計上,嘉陵區樹牢全域旅游理念,把全區當作一個大景區來整體謀劃經營,推進“+旅游”發展,使各類傳統產業要素融通起來,形成以全域旅游助力三大產業協同發展的生動局面。同時,突出規劃引領,大力實施“旅游+”融合發展行動,推動旅游與文化、農業、工業、體育、康養、教育等融合發展,推進旅游業與經濟社會全面融合、與一二三產全面融合,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業態新產品。
“我們立足全市實體經濟主戰場定位,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與博覽業,加強旅游資源統籌和高效利用,著力開發特色鮮明、互為交融的文旅市場。”嘉陵區文廣旅局副局長何圣祥介紹,嘉陵區將通過積極拓展都市旅游、鄉村旅游、山水旅游、紅色旅游、濱江旅游、工業旅游、研學旅游等,以點串線、以線帶面,努力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
C“宜居嘉陵”展新姿讓居民可感可及,讓城市可觸可親
在嘉陵區采訪的最后一站,記者們來到南虹路商圈。位于商圈中心位置的中虹國際廣場內,市民們三五成群、悠閑漫步,有的進入超市購置生活用品,有的走進各家商鋪挑選心儀商品。廣場內的“中虹耍街”更是憑借種類繁多的美食吸引了不少市民。滋滋冒油的烤串、麻辣鮮香的花甲粉、又香又脆的鍋巴土豆、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清涼解膩的冰粉……各種小吃香味撲鼻,吆喝聲不絕于耳。
南虹路商圈是嘉陵區“四大商圈”之一,以中虹國際廣場、盛世天城為核心。“去年我們以‘完善功能、聚集人氣、提升消費’為目標,大力推進商圈提振工程,其中重點提升改造了南虹路商圈。”嘉陵區商務局局長王彥博介紹,按照“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思路,嘉陵區精心組織、全速推進南虹路商圈改造提升工程,從施工入場到完美呈現僅用時75天,跑出了嘉陵新速度。
如今的南虹路商圈,設施配套更加完善,商圈活力更加旺盛,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居住的舒適度和消費的體驗感大幅提升,并成功入圍2023年度四川省“蜀里安逸”消費新場景項目支持名單,成為全省3個“和美鄰里”類新場景之一。
建設宜居嘉陵、煥新城市顏值,除了提振商圈活力,嘉陵區還通過推進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更暖溫度的城市有機更新工程,進一步補齊城市短板,讓居民可感可及,讓城市可觸可親。
“我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在補齊配套設施短板的同時,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嘉陵區住建局住保中心主任賈春平介紹,去年以來,嘉陵區共實施道路雨污分流改造89條,打通斷頭路6條,實施43個老舊小區改造;書房嘴、樓房嘴片區棚戶區改造主體完工,2090戶居民即將回遷入住,頭洞橋居民集中區舊貌換新顏;7個城市公園經過改造提升驚艷亮相,合理設置座椅、花箱以及彩繪文化墻;49條背街小巷改造后“一街一景”,煥然一新。
■記者手記
高質量發展靠什么?
◎馮方雄
“沒想到吉利新能源商用車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這么高!”
“沒想到嘉陵區還有一個內容如此豐富的絲綢博物館!”
“沒想到嘉陵的城市商圈這么繁華!”
……
在“組團培育副中心喜看南達新氣象”主題采訪活動中,這樣的感嘆在我的耳邊頻頻響起。
工業強、文旅興、商貿活,近年來,嘉陵區的高質量發展讓眾多媒體人頻頻點贊。
高質量發展靠什么?我認為,離不開“加”和“佳”二字的助力。
嘉陵區的“加”是工業發展的“加速跑”。
嘉陵區在全市工業版圖中占據重要位置。吉利、燕京、凸酒、尚好等眾多行業“龍頭”在此集聚,聚鏈成群,發展勢頭蒸蒸日上。加之南充經開區創建國家級經開區的步伐加快,永盈新材料投產在即,嘉陵工業經濟正步入提速“快車道”,鑄就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嘉陵區的“佳”是黨員干部的“作風佳”。
集中采訪中,記者們對所接觸到的嘉陵區黨員干部贊不絕口,他們中有熱情周到、安排周到的宣傳系統干部,有對工業發展情況了如指掌、對全區工業企業如數家珍的經信系統領導,也有對絲綢文化由衷熱愛、專業度拉滿的博物館講解員。他們以“奮斗者”的心態、“服務員”的姿態和“實干家”的狀態,成為了推動嘉陵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縣(市、區)委書記訪談
助推“五區建設”助力“五市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宜居新嘉陵
——專訪嘉陵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全杰
●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馮方雄
在南充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加快推進“五區建設”、大力實施“五市戰略”、扎實開展“八大行動”的實踐中,嘉陵區是如何思考謀劃的?又將如何抓好貫徹落實?記者專訪了嘉陵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全杰。
記者:貫徹落實市委戰略部署,嘉陵區有什么思考和謀劃?
張全杰:市委的戰略部署,目標明確、路徑清晰,為嘉陵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我們將從三個方面抓好貫徹落實:全力拼經濟、搞建設,細化落實“八大行動”,縱深推進“113”工作思路,扎實抓好產業發展、項目攻堅、民生保障等各項工作。全力育實體、強支撐,堅持產業為本、工業當家,加快培育壯大“2+3”現代工業體系,以實際行動當好實體經濟主戰場。全力防風險、守底線,樹牢極限思維,將“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化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堅決守住安全底線、生態保護紅線、耕地紅線,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記者:嘉陵如何落實市委“五市戰略”、助推“五區建設”?
張全杰:堅定不移推進制造強區。聚焦“工業立市”戰略、加快推進成渝地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建設發展定位,把大抓工業的共識植入骨髓,以制造業“百千億”工程為抓手,全面推行產業鏈鏈長制。加快壯大汽車汽配、化工輕紡兩大主導產業,持續發展食品飲料、家居建材、裝備制造三大重點產業,精心培育市場主體,抓好園區載體建設,全力實現“大干三年、產值翻番”目標。
立足特色發展文旅產業。聚焦“文旅興市”戰略、加快推進巴蜀特色文化旅游發展示范區建設發展定位,加快推進黃金江岸二期建設,推動黃金江岸文旅綜合開發,優化嘉陵江沿岸環境品質。大力實施商圈提振工程,推動南湖商圈升級、文峰老街改造,精心籌辦家居節、啤酒節等節慶活動,讓人氣聚起來、消費火起來。
綜合施策建設宜居嘉陵。聚焦“綠色優市”戰略,加快推進西部綠色發展樣板區、全國有影響力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區建設發展定位,推進十里溝綠色生態長廊、文峰新城防洪堤治理等重點項目,高標準建設文峰新城。實施城市有機更新、城鄉幸福供水工程,統籌推進老舊小區和燃氣管道改造,不斷提升城鄉宜居水平。持續優化生態環境,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技術升級、設備更新和綠色低碳改造,以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擴大開放激發發展活力。聚焦“開放活市”戰略、大力推進四川東向北向開放引領區建設發展定位,全力支持和保障南潼高速、成南高速擴容等項目,加快推進南海大道及音空山隧道建設,提高內暢外聯水平。積極對外招引,持續深化工信部定點幫扶和東西部協作,全力爭取東部沿海、成渝地區產業轉移,努力提高招引實效。
外引內育建強人才隊伍。聚焦“人才強市”戰略,實施“嘉菁英才”計劃,著力招引一批產業、醫衛等領域緊缺人才。創新實施“賽馬計劃”,讓年輕干部在招商引資、項目攻堅、為企服務一線經風雨、壯筋骨、長才干。抓好吉利中職學校、南高文峰校區、文峰新城人才公寓等項目建設,真正讓人才在嘉陵留得住、扎下根。
記者:作為全市實體經濟主戰場,嘉陵將如何抓好工業發展?
張全杰:我們將全員出擊抓招引。以“鏈長制”為抓手,優化招商機制,整合資源力量,加快構建“人人都是招商員”的全員招商格局。聚焦汽車汽配、化工輕紡主導產業,深入開展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專業招商,力爭引進一批優質制造業項目落地嘉陵。
全力以赴抓培育。大力培育吉利汽車、能投化學、燕京啤酒、四川凸酒等龍頭企業,支持企業技改升級、達產滿產,努力實現產值新突破。梯次培育中小企業,精準指導、精細服務,推動企業升規入統,加快“智改數轉”步伐,讓更多“好苗子”成長為“參天大樹”。堅持項目主抓手,推動永盈新材料一期A線、江龍汽車等重點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加速形成新的增長點。
全心全意抓保障。堅持政策向工業聚焦,堅決落實中省市支持制造業發展的政策,全力兌現企業獎補資金,用實際行動維護政府誠信。堅持資源向工業傾斜,設立產業發展基金,預算安排工業發展資金,拿出“真金白銀”支持產業發展;量身定制標準廠房,持續清理低效閑置用地,進一步拓展園區面積,提升承載能力。堅持力量向工業匯集,組建服務專班,提供全流程代辦、全周期服務,真心實意幫助企業辦實事、解難題,真正形成“人人抓工業、人人懂工業、人人愛工業”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