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儀隴縣電商運營中心展示廳里各種土特產琳瑯滿目。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梁洪源攝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馮方雄
在南充現代物流園內,一個個快遞包裹正被打包、發往全國各地:在儀隴縣電商產業園里,主播們對著鏡頭熱情洋溢地推銷著各種“德鄉好物”;在年初新開業的南充首家跨境電商進口新零售線下體驗店中,眾多顧客在選購心儀的跨境優品……穿行于南充的大街小巷,這座洋溢著濃厚電子商務氛圍的城市,涌動著瞬息萬變的商機。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等網絡銷售發展模式不斷涌現,我市積極搶抓電商發展“風口”,將電子商務作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著力夯實發展基礎、拓寬市場渠道、壯大跨境電商,充分發揮電商促進產業融合、賦能實體經濟、拉動社會消費的積極作用。
電商產業增長勢頭強勁,已成為了助推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據統計,2023年南充實現網絡交易額378.35億元,列全省第9位、川東北第1位,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25.13億元,列全省第2位,全市電商帶動就業人數達到32.97萬人。
突出優勢推動跨境電商實現跨越式發展
雅詩蘭黛、資生堂、嬌蘭等美妝護理產品,馬爹利、軒尼詩、麥卡倫等品牌名酒……在高坪區王府井購物中心開設的南充首家跨境電商進口新零售線下體驗店(南充進口保稅購物中心)中,各類跨境優品擺滿貨架,它們來自日韓、歐美等50余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母嬰用品、時尚輕奢、護膚美妝、酒水等3000余種商品。不少顧客紛紛聞訊前來選購商品,體驗“足不出戶買全球”的優質服務。自今年2月3日開業以來,體驗店接待顧客超10萬人次,營業額突破50萬元。
據了解,該店是高坪區通過招引威海綜保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有限公司試點開展的跨境電商“前店后倉”新零售業務,前店設置在人流量大、國際范足的王府井購物中心,后倉依靠川東北唯一保稅物流中心(B型),采用“跨境貨源+跨境商城”模式,打通國際采購、保稅倉經營、海關技術申報、國際物流、線下門店、線上跨境商城等6個專業領域功能,從而打造出南充首家成熟商圈跨境電商新消費場景。
跨境電商正在成為南充外貿領域的一大亮點。據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制定出臺了《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并先后獲批全國跨境電商進口零售試點、中國(南充)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中國(南充)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上線運營,實現“關稅匯”一體化監管,已入駐備案跨境電商實績企業30家。南充跨境電商產業園2023年當年建設、當年建成,成功創建省級跨境電商示范園區(成長型),現已入駐壹跨境、科賢標識等跨境電商進出口企業40余家。
“我們還將持續優化提升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扎實開展跨境電商‘進商圈、進學校、進醫院’活動,深入推進絲紡服裝、汽車汽配、食品飲料三大跨境電商優勢產業帶跟蹤服務計劃,為發揮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平臺功能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拓寬渠道推動更多企業“觸電”升級
“我們這一款是用于筆記本電腦的高速數據線,并經過了1萬次的彎折測試,十分結實耐用……”近日,在四川優籟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間,一名帶貨主播正通過抖音平臺熱情地推介著數據線、采集卡等企業“拳頭”產品。一旁的服務團隊人員各司其職,有的與線上客戶積極溝通、解答顧客的疑問,有的忙著處理訂單,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2021年4月,我們開始籌建公司電商團隊,僅120天就零基礎地完成了5個店鋪的入駐運作,并實現月銷售額200萬元。”企業負責人介紹說,目前他們已經入駐京東、天貓、拼多多、亞馬遜、抖音、快手等8個平臺,在2023年9月份各電商平臺月銷售總額突破了600萬元。
企業“觸電”,商機無限。近年來,我市緊扣“產業興市、制造強市”戰略部署,成立了專門電商平臺營銷組,制定優勢企業及產品目錄,引導阿里國際站、亞馬遜等平臺賣家深入南充工廠一線,指導儀隴布碧絲、蓬安海灣兔等絲紡服裝類生產企業轉型網絡零售。截至目前,閬中張飛牛肉、營山優籟特、高坪富安娜3家工業企業網絡零售額已突破5000萬元,農業機械、廣告標識、火漆印章、瑜伽磚、棒球等細分領域“南充造”品牌成功出海。
今年,我市將大力實施電子商務主體培育“十百千萬”行動,到2025年,在全市范圍內遴選培育10個市級電子商務優秀案例、100家網絡零售超500萬元的企業、1000件網絡暢銷單品、10000名優勢網紅主播,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同時加強重點企業培育,支持富安娜家紡、優籟特電子、張飛牛肉、首創科技等企業擴大規模,成為行業輻射范圍廣、帶動作用大的龍頭企業;引導實體企業擴大電子商務應用,借助第三方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專營店、微店等,推動本地產品拓展線上銷售渠道。
培育人才提升電商發展競爭力
在蓬安縣羅家鎮百家溝村,提起“網紅村長”楊天仁,人人都要豎起大拇指。“家里的土雞蛋、南瓜籽等土特產品,我們都找楊天仁放在網上賣,一年能增收上萬元。”靠著楊天仁的“老村長電商”服務點,村民們的致富路更寬廣了。
“網紅村長”的成長之路其實并不平坦。“2017年剛開網店期間吃了不少虧。”楊天仁說,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電商知識懂得不多,他曾花了好幾千元找人設計網店,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2018年上半年,在蓬安縣商務和經濟信息化局幫助下,楊天仁以“百家溝”為名重新注冊了網店,新店產品圖片、網頁設計更加精美,更加規范。2018年6月下旬,蓬安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舉辦電子商務知識培訓班,楊天仁不僅主動去學習,還邀請培訓老師到村里給村民進行專業培訓。如今,在“老村長電商”直播間內,每天都紅紅火火,村里的竹涼席、環衛產品大掃帚、滋補營養品黃精及各種農村土特產,成功銷售到了全國各地。
發展電商產業離不開人才支撐,如何在廣大鄉村培養出更多像楊天仁一樣的“網紅”?南充的做法是從人才培訓、主播打造、專家服務等多方面入手。
據介紹,去年以來我市依托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東西部協作電商人才培訓項目等政府培訓項目,累計培訓電商從業人員1000人次。同時,組織成立了南充市直播電商協會,加快培育本土直播電商人才,組建南充市鄉村振興人才發展聯盟電商分聯盟,堅持進園區、進企業開展電商專家服務,成功幫助開陽農業等10余家農業企業開展產地直播、網絡銷售等電商業務。
“今年我們將繼續大力開展電商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邀請國內知名電商達人來南進行小班式重點培訓,力爭全年培訓3000人次以上。”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市還將通過建立高端電商人才庫、舉辦電商創業大賽、推進與大專院校合作等方式,不斷提升全市電商發展水平,為推動消費擴容升級、助力開發開放、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