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通訊員 姜翠)食管異物的發生與年齡、性別、飲食習慣、精神狀態及食管疾病等諸多因素相關。多見于老人及兒童。老人因牙齒脫落或使用義齒,咀嚼功能差,口內感覺欠靈敏,易發生牙齒或大塊食物等誤吞;兒童多因口含玩具等引起誤吞;成人也有因嬉鬧,或輕生,或進食不當、神志不清,而誤咽較大物品或帶刺物品引起食管異物。此外,食管本身疾病,如食管狹窄或食管癌,也是易發生食管異物的原因。
異物種類眾多,以動物性異物最常見,如魚刺、雞骨、肉塊等;其次為金屬類,如硬幣、鐵釘等;此外,尚有化學合成類物品及植物類異物,如義齒、塑料瓶蓋、棗核等。異物停留部位,最常見嵌頓于食管人口,其次為食管中段第2狹窄處,發生于食管下段者較少見。
食管異物的臨床表現常與異物的性質、大小、形狀、停留的部位和時間長短,有無繼發感染等相關,通常表現為以下癥狀:
吞咽困難 異物嵌頓于食管入口時,會出現明顯的吞咽困難癥狀。輕者僅能進食半流質或流質。重者可能發生飲水困難。小兒患者常伴有流涎等癥狀。
吞咽疼痛 異物較小或較圓鈍時,吞咽疼痛不明顯或僅有梗阻感。尖銳的異物或繼發感染時,吞咽疼痛多較重。異物嵌頓于食管上段,疼痛部位多在頸根部或胸骨上窩處;異物位于食管中段時,常表現有胸骨后疼痛,并可放射到肩背部。
呼吸道癥狀 異物較大時,可向前壓迫氣管后壁,或異物較大且位置較高、部分未進入食管而遮擋喉部時,可出現呼吸困難,尤其在幼小兒童,甚至有窒息的可能。應及時處理,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如何預防食管異物發生?
↓↓↓
古人說“食不言,寢不語”是有道理的。吃飯時切忌狼吞虎咽,盡量避免看電視、說話、大笑等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動作,盡量細嚼慢咽。在進食如魚、雞骨、鴨骨、牛蛙骨、排骨、棗等食物時,尤其應特別注意。喝湯時要特別注意湯中的細骨渣或小魚刺等。細嚼慢咽不僅能減輕消化道的負擔,減少食管異物的風險,而且可以避免吃得過飽引起腹脹及食管反流等。
老年人進食棗和杏時,應在吃之前就將棗核及杏核剝離。老年人尤其應該注意假牙,防止其脫落,因為戴假牙的老年人因為口腔感覺相對遲鈍,更容易誤咽異物。
兒童誤服類似紐扣、硬幣、小玩具、電池等物品的情況經常發生,請教育好周圍小朋友不要將這些物品放在口中玩耍。同時兒童吃飯時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盡量避免吃飯時看電視或大笑等動作,尤其應注意魚刺和小骨頭等容易卡住的食物。請大家都養成細嚼慢咽的良好飲食習慣!
最后提醒大家
如發生食管異物
千萬不要自行處理
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找醫生處理
避免進一步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