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通訊員 程秀英 唐明平)“非常感謝黨和政府,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候,你們想方設法來幫助我,給予我們最及時的救助,幫我們解了燃眉之急。”9月20日,家住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土門鎮玄水村6組的羅某接過縣民政局和鎮民政所干部送去的2000元臨時救助金時滿懷感激地對前來走訪慰問的民政干部說。
現年67歲的羅某2023年6月因患腦溢血,花費醫藥費用10余萬元,現已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長期需要人護理,其37歲的抱養女2022年4月因患乳腺癌轉移骨癌,花費治療費用近20萬元,長期在家吃藥維持,無法外出務工;其家中兩個孫子在土門小學讀書,只靠女婿一人在企業打工維持家庭生計,家庭無其它收入、經濟十分困難。鎮民政所和村干部以及網格員在走訪中了解情況,馬上上報、協調,縣民政局迅速幫羅某辦理了臨時生活困難救助手續,并將其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對羅某的主動排查救助,是儀隴縣不斷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創新急難綜合救助模式,提升社會救助能力的一個鮮活案例。“我們村馮某近期患上大病,是否符合主動救助的條件?”在土門鎮蠟池埡村,村民代表正和村干部商討困難群眾的救助辦法。
在土門鎮,14個村(居)全部將社會救助主動發現任務列入“民主議政日”重要議題。每月“民主議政日”,村干部、民政助理員、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及時匯報主動發現困難群眾的情況,研究商討救助方案。
近年來,儀隴縣專門出臺了《儀隴縣關于進一步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和《儀隴縣開展重大特殊困難和極端惡性事件預防排查化解工作實施方案》,把進一步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和重大特殊困難和極端惡性事件預防、排查、化解工作作為縣鄉鎮(街道)政府(辦事處)重要工作內容,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工作實效性,切實維護特殊困難群體合法權益,增強特殊群體、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縣民政系統將社會救助與社會治理相結合,建立完善社會救助領域主動發現工作機制,通過線上和線下雙渠道,實現政府主動發現和困難群眾快捷求助兩端發力,努力打通社會救助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一次次關愛呵護細致入微,一次次精準救助落地有聲,讓困難群眾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溫暖的力量。“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各項救助制度,不斷健全完善主動發現機制,時刻關注百姓冷暖,統籌發動社會組織、慈善、社工和志愿者團隊等社會力量采取多種形式為他們提供暖心服務,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到困難群眾家里,推進社會救助工作提質擴圍增效,夯實群眾幸福‘底氣’,提升百姓幸福指數。”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