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楊靜
作為全國婦聯和聯合國婦女署反家暴項目試點縣,儀隴先后執行了“多部門合作預防和應對家庭暴力” 項目和“促進反家庭暴力立法,推廣多部門合作模式”項目。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該縣探索出“一二三四五”反家暴工作模式:即“一支隊伍”“兩級網絡”“三個機制”“四項規范”“五種方法”。兩年來,儀隴縣共辦理家暴案件134件,為93名受害人提供了轉介服務,讓受害人免于遭受家暴的折磨和打擊,脫離暴力環境。
一支反家暴工作隊 總人數近500人
“我們所做的就是要讓施暴者受到輿論譴責和法律制裁。讓他們明白,他們的行為要承擔法律和道德上的后果。”近日,在新政鎮南門社區,反家庭暴力志愿者們正向社會發出倡議。
由縣婦聯牽頭,聯合相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該縣組建起了一支以縣鄉婦聯干部、派出所所長、村(社區)負責人和志愿者為主,人數達300余人的反家暴隊伍,業務范圍覆蓋與反家暴工作相關的醫療、法律、公安、民政和心理咨詢等領域,并通過聘請專業人士開展反家暴培訓、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定期總結反家暴工作成效和存在問題等方式,不斷提升反家暴隊伍的業務能力。兩年來,反家暴工作隊人數已達到了480余人。
反家暴網絡 覆蓋縣鄉兩級
建立一個覆蓋全縣的反家暴網絡,不僅需要有縣級層面的大網絡,還需要有鄉鎮(街道)、村(社區)層面的小網絡,將反家暴工作觸角延伸到每一個家庭。在縣級層面,該縣依托縣婦聯成立婦女兒童維權中心,依托縣公安局成立家暴投訴中心,依托縣衛計局成立家暴醫療干預中心,依托縣司法局成立婦女兒童法律援助中心,依托縣人民法院成立反家暴合議庭,依托縣民政局成立反家暴庇護中心等機構。在鄉鎮(街道)層面,采取掛牌方式,在23個派出所、935個行政村(社區)均建立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投訴站(點),初步構建了覆蓋縣鄉的兩級反家暴網絡。同時,兩級網絡以服務家庭暴力受害者為切入點,聯動協作,構建社會化維權格局,形成反家暴工作合力。
三種機制 形成防治合力
“家庭暴力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多部門多機構聯動才能形成防治合力,發揮長久效果。”儀隴縣婦聯主席易建華介紹說,該縣以縣委、縣政府的名義,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細化明確各級各部門的職責任務,并納入年度目標綜合考核。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正、副組長,婦聯、公安、司法、衛生、民政等13家單位負責人任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反家暴工作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專項研究解決反家暴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各成員單位每年向會議提交一份書面報告,并做好信息報送工作。
按照部門職責分工,明確由縣婦聯、婦兒工委辦牽頭,做好各成員單位的綜合協調工作,指導各鄉鎮、縣級相關部門開展反家暴工作;縣公安局負責家暴投訴接警處理,執行家庭暴力告誡;縣人民法院負責對家庭暴力案件進行審判,執行人身保護令,對符合條件的受害者及時提供人身保護等司法救助;縣民政局負責家暴庇護,依托救助站為受害者提供臨時性庇護救助;縣司法局負責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縣衛計局負責對受害人進行及時救治,并收集和妥善保管相關醫療證據;縣教育局負責將反家暴內容納入各級學校法制教育范疇;縣總工會、共青團儀隴縣委、老齡辦、殘聯要接受女職工、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中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投訴和求助,參與家庭暴力調解工作。
四項處置 流程實現高效規范
實踐表明,在明確部門職責基礎上,還需要干預人員按照嚴格的流程來處理案件,這樣才能做到少出問題或不出問題。儀隴縣婦聯實施“受理、轉出、轉入和回復”四項規范處置流程,實現了高效規范。
新政鎮南門社區居民陳女士曾長期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陳女士到該社區婦聯求助。社區黨支部書記兼婦聯主席李瓊瑤作為接案部門第一責任人,負責了解家暴基本情況,并為陳女士做好需求評估、傷害評估、危險評估等記錄。通過傾聽和談心的方式,對陳女士及時進行了心理疏導。在充分了解陳女士受暴經歷后,社區及時與她的丈夫進行了面對面溝通,通過對其進行反家暴法律法規宣傳、講解家暴對家庭成員尤其是孩子的不利影響以及對家庭關系的傷害后,陳女士的丈夫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嚴重傷害了妻子及家庭,表示一定改正。
“在案件處理的每個階段,強化了多部門之間的合作和聯動,使案件在處理過程中環環相扣不脫節。”易建華說。
五種方法 提高辦案效率
“按照量表工具評估危險、用表格文書進行部門之間轉介、引導家庭暴力受害人自我成長、預防和處理輕微家庭暴力調解、召開聯席會議解決高危個案,通過這5種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案件辦理的辦結率和成功率。”易建華告訴記者,其中,召開聯席會議解決高危個案是解決高危個案最有效的手段。通過危險評估篩查出的高危家庭暴力案件,需要召開聯席會議。對待這部分案件,按照常規的受理轉介流程,可能會錯過干預的最佳時機,使案件得不到最有效的處理。聯席會議由婦聯(或者首問單位)發起,召集公安、法院、司法、民政、衛生、教育等相關部門人員參加,共同討論,力爭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
阿榮是山西人,與大自己20歲的阿柴結婚后生有一女。由于夫妻倆性格不合。近年來,阿柴經常對阿榮實施家暴,并將其軟禁在家中。趁阿柴外出干活的機會,阿榮逃了出來,到縣婦聯求助,要求解除與阿柴的婚姻關系,并申請生活救助,幫助其回到山西老家。
“任何一個部門或機構的力量均不足以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必須由各個部門或機構合作、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干預家庭暴力的工作,為受害者提供法律、情感、心理、物質等方面的支持。”負責接訪的縣婦聯副主席羅錦屏立即與縣公安局、派出所、村委會取得聯系,對阿榮事件進行全面了解。在了解到情況屬實后,立即啟動多部門合作機制,分析受害人目前需要獲得的安全保護、醫療救治、法律幫助等相關服務。在安排專人陪護、經濟救助的同時,及時召開部門聯系會,根據阿榮的需求,轉介至各服務機構進行對接落實。公安部門負責提供相關的出警記錄作為證據;縣民政局為其提供臨時庇護;縣婦幼保健院對其傷情進行診治,并出具了就診記錄;縣司法局安排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市受暴婦女心理咨詢中心對阿榮、阿柴分別進行了心理疏導;村委會對阿柴進行了法制教育,并密切關注阿柴,防止其對阿榮再次施暴。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阿榮與阿柴的婚姻依法解除。為解決阿榮以后的生計問題,縣婦聯還為其聯系了工作。
阿榮在山西的娘家哥嫂懷著感激之情給儀隴縣民政、婦聯、公安等部門分別贈送了錦旗,感謝各部門對他妹妹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