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通訊員 蔣杼言 魯常媛)近日,“跨區域流動銷售無標簽食品”案的當事人徐某收到了儀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我原以為跑到農村流動賣就不會被發現,哪曉得老窩都遭翻出來了,我以后再也不敢賣假冒偽劣了,一定老老實實經營。”當事人徐某表示。
現場固定證據 開展溯源調查
2月15日是立山鎮當場的日子,每逢當場天,老百姓交易農副產品都是以街為市、人流擁擠,很多不法分子也盯上了這個時機,趁亂兜售各類假冒偽劣產品。儀隴縣市場監管局立山市場監管所高度重視這一現象,執法人員緊盯各類食品銷售攤販門店,嚴查各類違法行為。
上午10時左右,執法人員在場鎮上金山大市場外發現有人在擺攤低價銷售無任何標識標簽的藕粉。執法人員立即對現場問題藕粉進行了扣押,并對現場證據進行拍照固定。同時,立山市場監管所將該情況上報局領導,經商議,決定對這批問題產品開展溯源調查,全面追查來源。
開啟跨區執法 高效查辦案件
經執法人員初步調查,當事人家住巴中市巴州區某鎮,從事食品經營的庫房位于該鎮村內。據此,儀隴縣市場監管局決定啟動由南巴三地市場監管局建立的跨區域執法協作機制,借助“違法線索互聯、監管信息互通、處理結果互認”的優勢,依法向巴中市巴州區市場監管局通報了檢查情況,移送了執法線索,并出具了一份《協助調查函》。兩局攜手共同追蹤食品源頭,以實際行動推動跨區域聯動協作監管格局向縱深發展。
聯合調查取證 實現源頭治理
2月16日,儀隴縣市場監管局立山市場監管所和巴州區市場監管局梁永市場監管所的執法人員共同對當事人的倉庫進行了聯合執法檢查。雙方執法人員現場檢查發現當事人的倉庫內存放有預包裝食品烤香饃片、沙琪瑪、萌辣皇、速溶玫瑰堅果藕粉,地上有1袋已拆封的無任何標識標簽淡黃色外包裝袋(藕粉)。兩地市場監管局立即對當事人違法行為予以立案調查,經查,當事人系流動銷售,逢場天在立山鎮、瓦子鎮、鼎山鎮等鄉鎮從事食品銷售,且未辦理攤販登記卡,鑒于當事人經營無標簽的散裝食品行為系初次違法且積極配合調查,違法行為不足一個月,儀隴縣市場監管局對當事人依法作出警告、罰款并沒收違法藕粉的行政處罰。
據悉,自啟動南巴(南充市儀隴縣、閬中市和巴中市恩陽區)跨區域執法協作機制后,三地市場監管部門高效推進信息互通、資源互用、問題互商、力量互借、手段互補、線索互送、執法互助等10項跨區域聯動機制,努力實現“違法線索互聯、監管信息互通、處理結果互認”的執法新格局。
此次開啟的兩地聯動執法和交流學習新篇章,不僅為兩地跨區食品安全實現源頭、過程和末端全程控制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也為南巴市場監管部門協同發展提供了案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