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拍攝:陳思濤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然
記者:儀隴縣法治政府建設總體情況如何?
趙云強:儀隴縣營商環境第三方測評連續三年位居全市第一方陣,被省紀委確定為全省五個優化營商環境監測點之一;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平穩良好態勢,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充分發揮,初步摸索形成了法治護航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儀隴樣板”。儀隴縣先后被評為四川省依法行政示范單位、第二批省級法治示范縣、全國和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進縣”等,成功入圍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
記者:儀隴縣如何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工作?
趙云強:儀隴縣認真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和應對風險,確保政府各項工作依法規范、高效落實。
一是堅持“系統謀劃”與“高位推動”雙管齊下。成立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法治政府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將“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工作納入儀隴縣“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作為儀隴縣未來5至10年全力推進的“十大行動”之一。
二是堅持“深入學習”與“廣泛宣傳”雙軌并進。堅持縣委常委會會議、政府常務會會前學法制度,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依托思德干部學院、在線學法考試平臺,強化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法。同時,不斷深化憲法學習宣傳教育工作,連續四年舉辦“憲法宣傳周”主題宣傳活動。
三是堅持“依法行政”與“提升效能”雙輪驅動。全面推進決策依法、公正執法、數字法治工作,總結形成了“三不原則”“三方審查”“三個一律”等行政決策機制。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建成智慧城鄉治理中心,構建起“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社會治理智能化體系。在全省率先建成“互聯網+”綜合行政執法辦案平臺,路政執法網上辦案相關做法獲交通運輸部肯定并在全國推廣。
四是堅持“法治建設”與“誠信建設”雙向發力。建立健全政務誠信監測治理機制,完善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政府部門和公務員失信行為的曝光和懲戒力度。健全政務失信記錄制度,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失信違約記錄等。認真履行在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中與投資主體簽訂的各類合同。
五是堅持“務實推進”與“嚴督實考”雙項并重。嚴格落實《法治政府建設與責任落實督察工作規定》,規范報送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主動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定期組織開展政府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及法治政府建設督察自查,堅持將依法行政納入縣政府目標績效管理。
記者:儀隴縣在解決群眾關切的問題上有哪些創新舉措?
趙云強:儀隴縣著力建強“四大”服務體系,打造人民滿意的法治護航服務型政府。
一是夯實政務服務體系。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到納入政務大廳服務事項網辦率100%,“最多跑一次”事項比例100%;將23個部門、203項行政許可事項一次性劃轉到縣行政審批局集中辦理;動態調整公布縣級部門、鄉鎮(街道)行政權責清單5520項、117項,推動權責有效匹配;不斷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行政審批全面提速;推行便民服務“村接件、鄉審核、縣審批”三級聯動審批服務模式。
二是創新對企服務體系。出臺規范政商關系20條規定,建立政銀企常態化溝通聯絡機制,推行“項目秘書”“環保秘書”“金融秘書”和項目投資審批承諾制,嚴格履行招商引資政策承諾。建立民營企業法律維權服務中心,協調解決企業涉法涉訴問題200余個,成立“幫多多”工業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提供會計、法務等20余項生產性、生活性和政府輔助性功能服務。
三是搭建特殊人群服務體系。強化行政機關與檢察機關配合力度,型塑了“事實孤兒”救助工作“儀隴方案”,保障了218名“事實孤兒”失孤不失養,推動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出臺;探索推進“一二三四五”反家暴工作模式等,得到全國婦聯、聯合國婦女署的高度肯定。
四是優化法律服務體系。健全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在全省率先建成“儀隴縣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全面推行政府購買法律服務,實現531個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成功打造“李二嫂聊天室”等15個品牌調解室。深挖“兩德”“三鄉”文化資源,傳承和弘揚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打造地方特色鮮明的法治文化陣地50余個,舉辦“法潤德鄉”系列法治講座、開展誠信守法家庭評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