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通訊員 蔣馨嫻 黃柯惟)為響應“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的號召,近日,西南交通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訪先輩故居,品鄉(xiāng)村振興——探索鄉(xiāng)村振興紅色文化發(fā)展之路”主題實踐隊來到儀隴縣實踐考察,體驗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先輩革命精神,并對當?shù)剜l(xiāng)村振興與紅色旅游開發(fā)情況進行了解。
南充實踐第一站,實踐隊隊員來到了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隨講解員來到館內(nèi)深入?yún)⒂^學習。
為進一步了解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對當?shù)鼐用竦挠绊懀瑢嵺`隊隊員前往位于景區(qū)內(nèi)部的農(nóng)家樂進行考察與訪談。在與一位居民的訪談中,實踐隊隊員得知,“景區(qū)帶村”戰(zhàn)略切實增加了當?shù)匕傩盏氖杖耄〉昧嗣黠@的“扶貧”效果,使老百姓走上了致富之路。對于儀隴縣特有的客家文化,隊員也進行了咨詢。一位熱情的民眾說,當?shù)卣嬲乃拇ㄈ撕苌?,大部分人祖上都是“湖廣填四川”時遷徙來四川的,這里許多老一輩人都會講客家話。
南充實踐第三站,實踐隊隊員來到了朱德故居,琳瑯山下,幾間瓦房相依,左右兩側都是少年朱德學習的私塾。置身其中,實踐隊隊員仿佛能看到幼年朱德與同伴在叢林中嬉戲,仿佛能聽到少年朱德在私塾中的朗朗讀書聲。出生于佃農(nóng)家庭,即使生活艱苦,朱德同志仍刻苦學習,不忘初心,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學習知識,為后期指揮革命戰(zhàn)爭打下了堅實基礎。
實踐隊隊員來到了本次實踐第四站——丁氏莊園。丁氏莊園又被當?shù)乩习傩辗Q為“丁氏地主莊園”“丁家大院”等,是當?shù)乜图液笠嶂鞒中藿ǖ囊惶幒廊A莊園。作為“湖廣填四川”的典型代表,丁氏莊園既保留了客家民居的特點,又體現(xiàn)了戰(zhàn)爭年代人們對防務設計的需求,在民國時期號稱“川北第一莊”,由此也可見客家文化的繁榮以及客家人的智慧。丁氏莊園是客家文化在四川“繁衍”的突出代表,也是我們了解客家文化的不二選擇。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實踐隊隊員對革命前輩的寶貴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體會與認識,同時堅定了心中學習老一輩革命家寶貴精神的想法,還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踐行他們的精神品質(zhì),做到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為人誠實守信、善于團結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