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農歷四月,古詩云“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說的就是初夏時節農民忙著種桑、養蠶、蓄水插秧,處處呈現一派農忙景象。四川種桑養蠶歷史悠久,各地桑蠶吐絲吐出了增收新“絲”路。南充市儀隴縣走“公司+農戶”的路子,通過“返租倒包”的模式,老百姓全部喂養有機蠶,公司把技術送到蠶棚,讓養蠶農戶有錢賺。
小滿節氣前后,桑葉正嫩綠,葉厚漿也多。南充市儀隴縣土門鎮文昌農村社區蠶農,正在喂養三齡春蠶。
四川布碧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劉海平給養蠶大戶張萍指出存在的問題:看到這種我們的桑葉,打的大小不均勻,打桑葉的時候給工人說,一定要把它多打一道,打均勻。
技術人員劉海平指出養蠶大戶張萍養蠶存在的不足后,告訴她三齡蠶如果喂桑葉不均勻的話,最后導致上簇的時候不是很整齊,影響產量。
四川布碧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劉海平:我們一定要把手提高一點,均勻撒播,均勻地撒,不能說一堆堆撒起來,厚薄不一致。
南充市儀隴縣土門鎮回鄉創業的鄉友張萍今年從四川布碧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倒包”桑園300畝,春季養蠶160張。
南充市儀隴縣土門鎮文昌農村社區養蠶大戶張萍:今年喂的蠶(是)有機蠶,(蠶吃)有機桑(葉)。我們相信科學,技術員怎樣給我們指導我們就怎樣喂。
在這個土門鎮文昌農村社區,企業建起2500畝的有機桑園,全村春季發種數量為1000張。
南充市儀隴縣土門鎮文昌農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杰:根據去年養蠶大戶的收入情況來看,有機蠶繭每張紙的收入是1800元到2300元之間。大家養蠶的積極性都很高。
土門鎮把有機蠶桑產業作為農民群眾增收的骨干產業來抓,全鎮有機桑樹面積為1萬畝,今年春季發種3500張。
南充市儀隴縣土門鎮黨委書記陳建橋:我們這里的土壤經過專家測定后,發展有機蠶桑產業特別合適;我們鎮推行“返租倒包”的模式,抓住國家商務部幫扶的契機,把桑樹種好管好,把蠶種選好育好,把公司與農戶的利益聯結好分配好,既能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又找到了鄉村振興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