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第23個“全國愛耳日”,主題是“關愛聽力健康,聆聽精彩未來”。記者采訪獲悉,但隨著年齡增長,耳鳴的發病率會越來越高,在50歲至60歲患者中最常見。年輕人對耳朵的損害,主要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造成的,常見的就是戴耳機。怎樣愛護耳朵,保護聽力呢?
市民在醫院檢查耳朵長時間戴耳機會對聽力造成損傷
如果年紀輕輕耳鳴不止,整宿地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早上起來頭暈目眩,站起來就想吐,吃了東西也不見好轉,這些癥狀預示,該好好照顧你的耳朵了。
市中心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杜經緯告訴記者,年輕人對耳朵的損害,主要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造成的,常見的就是戴耳機。不少年輕人上街戴著耳機,在家里戴著耳機,還把聲音開得很大,長時間,會對聽力造成損傷。如果覺得自己的聽力還挺好,但偶爾出現耳鳴,這實際上就是一個預警,應該注意愛護耳朵了。
杜經緯介紹,熬夜導致睡眠不好,可能會引起耳鳴,耳鳴反過來又會加重失眠,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壓力大或者焦慮也會引發耳鳴,要盡量避免。另外飲食上,要少吃刺激性和高鹽、高糖、高油的食物,身體整體的狀況好了,耳朵出現問題的風險自然也就小了。如果只是偶爾耳鳴或斷斷續續耳鳴,可以認為是一種生理現象,無需過度擔心。但如果耳鳴不止,且已經影響到了情緒、學習、睡眠、工作和生活,那就應到正規醫院去檢查,求助于專科醫生進行規范的診治。遵循“60-60-60”原則保護聽力健康
杜經緯介紹,不少人認為耳機就是自己一個人戴,對耳機的清潔就不是很重視,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耳朵也容易滋生細菌,要定期對耳機清潔消毒,防止細菌滋生,減少對外耳道的污染。在戴耳機時,時間不宜過長,可遵循“60-60-60”原則,使用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外界環境噪音超過60分貝時盡量不要使用耳機。不宜在嘈雜環境下使用耳機,如果聲音調到60%仍然聽不到聲音,請關閉耳機。否則,對聽力將造成損害。
建議使用頭戴式耳機,插入式耳機與外耳道緊密相貼,聲音進入外耳道后沒有任何緩沖余地,強大的聲壓全部集中到鼓膜上造成內耳損傷。而頭戴式耳機則增加了揚聲器和鼓膜之間的距離,可以降低聽力受損的幾率,對耳朵更加“友好”,使用耳機時最好兩只一起使用。
運動時不要使用耳機,因運動時內耳供血不穩定,內耳毛細胞和神經充血供氧不足,很容易損傷聽力。不少年輕人為了方便,在睡覺前戴著耳機聽歌聽英語單詞等,這也是一個誤區,如果戴著耳機睡著,一翻身有可能會壓到耳朵,加上耳朵一整夜會有噪音,會對耳朵造成噪聲傷害、物理損傷。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韓順順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