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地方兩會陸續落下帷幕,記者梳理發現,多個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專家表示,養老金“18連漲”幾無懸念。此外,為緩解養老金的收支壓力,加快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勢在必行,盡快落地個人養老金制度迫在眉睫。
今年養老金漲幅約為3%
據記者了解,2022年多個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適度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進行了規劃,例如:河北省明確要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河南省表示“適度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兜牢民生底線”;吉林省、陜西省也明確提出“確?;攫B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與此同時,1月21日,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適度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啟動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明確中央與地方支出責任,建立地方財政補充養老保險基金投入長效機制,合理調劑基金余缺,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業內專家認為,2022年養老金上調窗口已開啟。事實上,截至2021年,我國退休人員養老金已經實現“17連漲”。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上漲幅度均為5%,2021年上漲幅度調整為4.5%。
“近幾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上調幅度呈下降趨勢,今年養老金漲幅約為3%?!蔽錆h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是受社保基金收入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職工養老金人均水平為每月3000元左右,基數已經較高,占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比重約60%左右。
“退休人員有權共享社會發展成果,同時,養老金上調是對抗通脹的必要措施。因此,今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將繼續上調,養老金上調幅度應至少不低于CPI上漲幅度?!盜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記者如是說。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研報顯示,截至2021年,基本養老金已經連續17年上漲。然而按照2020年平均工資8115元/月計算,繳費工資為8115元,從22歲大學畢業工作到60歲退休,養老金收入3084元/月,替代率為38%。這仍略低于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的養老金替代率最低標準(55%)。
養老金第三支柱迎大擴容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并要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目前我國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沖擊,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大規模發展可能受限的情況下,‘第三支柱’相關制度的落實和快速推進刻不容緩。”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對記者如是說。
在“十四五”規劃提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愿景與舉措后,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迅速做出響應,并對相關內容進行細化。2021年12月1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會議強調,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要完善制度設計,合理劃分國家、單位和個人的養老責任,為個人積累養老金提供制度保障。該文件具有推動、健全我國三支柱體系的重要指導作用,標志著“個人養老金新時代”即將開啟。
此外,多地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構建養老保險‘三支柱’體系”等。
我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狀況如何?據了解,2018年我國先后試點了養老目標基金和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2021年9月份,銀保監會又推出了養老理財產品。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品種較為單一,市場選擇余地不大,仍有較大市場空間。截至目前,養老目標基金資產凈值約為1000億元。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累計實現保費收入僅2億多元,參保人數4.5萬余人,需進一步加大發展力度。
董登新表示,發展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必須同時兩手抓。首先,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理財觀念,需要通過投資教育來引導家庭理財,加強對養老儲蓄的重視,提高對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重視;其次,應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個人養老金產品研發和業務創新,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投資選擇。
袁帥表示,個人養老金的蓬勃發展,既有賴于稅收政策從力度和結構方面給予支持,也需相關機構提高產品研發能力和資管能力,做出更多探索,推出更加多樣化和適老化的個人養老金產品,以滿足公眾的多元養老需求。
在養老金入市方面,董登新表示,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長期資金來源。
“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入市規模是既定的,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規模增長空間較小。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規模是不封頂的。當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在短期內無法快速擴面、擴容時,個人養老金有望超前發展,發揮更大的補充養老功能?!倍切路治龅?。
袁帥表示,隨著養老金第三支柱的進一步發展,其與資本市場將形成相互促進的局面。我國資本市場中,長線、機構主導的投資資金較為缺乏,而養老金有望成為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之一。第三支柱的發展,既能完善我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也將助力資本市場發展。同時,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也將反哺第三支柱建設,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