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劉女士在囤年貨時發現,食用油價格比之前上漲了不少。為此,記者走訪了解到,目前市面上部分食用油價格較此前有大幅增長;受進口原材料價格上升影響,廠商面臨經營利潤擠壓與提價困境。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包括棕櫚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在內的多種植物油的價格,2021年較2020年水平上漲65.8%,跑贏原油50%的漲幅。業內人士預計,食用油價格2022年上半年或仍將維持高位,若2022年步入下行通道,由此產生的時滯效應將放大國內食用油企業的盈利能力,利潤彈性或將逐步釋放。
記者年貨市場直擊: 部分食用油產品售價仍有上漲
1月18日,記者走訪了解到,當前市面上在售的食用油主要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茶籽油等。在某線上買菜App上,一款5L的魯花5S壓榨一級花生油售價169.9元,一款5L的金龍魚大豆油售價為65.9元,一款規格為5L的多力葵花籽油售價88.8元。
記者走訪時注意到,臨近過年,為迎合顧客新春囤年貨的需求,超市紛紛開啟了備貨、促銷模式,但因原料上漲,部分食用油產品售價相應有所提高。據家樂福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款5.436L的胡姬花古法花生油,現售價154.9元/桶,同比去年增長1.91%,同比前年增長14.74%,漲幅下降12.83%。
“目前我們兩款店內人氣較高的單品——現售價99.9元/桶的3.68L魯花5S壓榨一級花生油、售價69.9元/桶的4L福臨門濃香花生油,價格同比去年都沒有增長。”家樂福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2021年全年,糧農組織植物油價格指數平均為164.8點,比2020年上升了65.4點,即65.8%,創年度歷史新高。這不僅是該機構統計的主要食品類型中漲幅最大的,也是有統計以來,植物油價格出現的最大年度增幅。
進口油葵價格幾乎翻倍 廠商慎言提價
肖政是國內一家葵花籽油小型企業的老板,公司從事葵花籽油的生產和加工,日常榨油所需的油葵主要從哈薩克斯坦進口。過去一年,受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的影響,大宗商品大幅漲價,進口油葵的價格也在不斷刷新高。
“往年進口油葵的價格大概在3300~3400元/噸,從2021年開始,我們發現油葵價格上漲很快,目前已經達到了5800元/噸,幾乎翻倍。”肖政告訴記者,即便如此,公司依然選擇從國外進口油葵,因為國內油葵的價格更高。由于種植成本高,2021年9~11月,國內油葵的價格大概在7300元/噸,目前雖有一定的回落,但依然維持在6600元/噸的高位。
上游原材料價格高企,直接影響了企業經營利潤。肖政告訴記者,過去生產1噸葵花籽油利潤大概在2000元,現在利潤卻大幅削減。“公司作為小型企業,以直銷為主,由于產量小、利潤薄,目前還沒有提價計劃,擔心一旦提價,下游市場不接受,銷售成困難。”肖政表示。
記者注意到,大多食用油廠商在做出提價決策時都較為謹慎,更傾向于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控成本、保利潤。此前,金龍魚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會根據各個品種的行情、市場競爭力、消費力等多方因素綜合考慮后決定是否調整價格以及調整的幅度,相對比較謹慎,除了調價之外,也會通過調整促銷力度、費用投入等來進行調價。
1月14日,蘇墾農發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食用植物油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由控股子公司金太陽糧油運營,金太陽糧油一方面在現貨市場盡量采取低位購入等方式降低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探索運用期貨套期保值等方式,對沖原材料短期價格大幅變動的風險。同時不斷提高生產加工水平,努力提升生產端的成本控制能力。
上游減產、費用增加 食用油市場供求緊張
對于油脂板塊上漲的主要原因,業內認為,主要受自然災害、疫情和物流因素導致的供應緊張。
暨南大學投資咨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劉金山認為,疫情發生以來,世界各國中央銀行釋放了巨量的“貨幣之水”流向期貨市場,推高了農產品期貨價格,由此傳導到現貨市場價格上升,導致糧油等食品類價格上升。
與此同時,自2021年7、8月份后,全世界包括我國都出現不同程度汛期,自然災害頻發導致農產品上游的生產環境出現問題,進而導致農產品供應量減少,期貨市場的炒作。此外,流通費用急劇上漲也是食用油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全世界的糧油的主產區和主銷區不一致,這就意味著食用油原材料面臨著從‘產地到餐桌’的漫長運輸。2021年以來,全球整個運費上漲很快,帶動食用油原材料產品價格上漲。”劉金山表示。
從市場供求角度來看,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6~2021年中國精制食用植物油產量呈波動下降態勢,從2016年的6908噸下降至2020年的5476噸。其中,2021年1~7月中國精制食用植物油產量僅為2764萬噸,累計同比下降1.9%。
拐點雖至 食用油價格今年上半年或維持高位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最新數據,糧農組織植物油價格指數去年12月平均為178.5點,從最近的紀錄高點下降了6.1點。該指數的下降,主要是受棕櫚油和葵花籽油價格走弱拉動,而大豆油和菜籽油價格環比基本保持不變。
其中,去年12月國際棕櫚油價格下跌,主要由于全球進口需求減弱。而受需求定量配給影響,國際葵花籽油報價走弱。相比之下,世界大豆油和菜籽油價格保持強勢,分別由于以印度為主的進口需求強勁且全球供應持續緊張。
展望2022年,劉金山預計,2022年上半年,在高需求和低供給的情況下,食用油價格走勢或仍然居高。
上半年是國內許多地區生產“青黃不接”的時候,由于能源成本較高,會提高溫室農業的生產成本,進而傳導到包括食用油在內的整個食品。2022年下半年,則需觀望7~8月份的天氣情況,若風調雨順,食用油價格或逐步趨緩。
華西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其判斷,原材料成本或將在2022年步入下行通道,由此產生的時滯效應將放大國內食用油企業的盈利能力,利潤彈性或將逐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