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明星翻車”“飯圈”亂象等問題,多位文藝界政協委員建議藝人加強自身修養
“對藝人失德處罰力度應更嚴厲一些”
為進一步加強管理,從嚴整治藝人違法失德、“飯圈”亂象等問題,去年9月以來,中宣部印發《關于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中央網信辦也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娛樂明星網上信息規范相關工作的通知》,表明了整治文娛行業風氣的決心。
1月4日,就藝人藝德建設、樹立崇德尚藝行業風氣等相關問題,新京報記者在市政協駐地現場采訪了多位文藝界政協委員。
●小香玉
德不立難以成藝人
市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小香玉,是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的繼孫女。在談及藝人藝德問題時,小香玉表示,藝人要做到德藝雙馨,“德立不住的話,難以成為一個藝人”。
“我想中國的家風也好,一直以來的精神傳承也好,都離不開‘德’字。你看咱奶奶常香玉,當年國家在抗美援朝的關鍵時期,她帶領劇社連軸演出,捐了一架‘香玉劇社號’戰斗機,我覺得她永遠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只能是立住了‘德’才能有‘藝’。”小香玉說。
她表示,中國人的愛國精神代代傳承,像花木蘭的精神、中國女排精神等。“我覺得現在大家的愛國熱情、紅色教育和正能量越來越多了,這就需要有更好、更多樣的形式來傳承這些精神。我今年帶的提案是呼吁大家重視中國的戲曲。”此外,她也希望有更多的聯盟把戲曲推廣好。
談及流量明星和藝術家的區別,小香玉表示,流量明星、網紅等可能更關注能不能馬上被接受、被看到,而藝術家可能是十年磨一戲,幾十年出一個作品,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一些網紅做直播,可能一周的點擊量和收入就很高,但是二十年甚至兩年以后就不好說了。當然,它確實是一個平臺,一種傳播形式。”
“我其實很害怕特別快的東西,好多事情需要從零開始,越厚重越扎實,學的東西越多,作品成功率越高。”小香玉說。
●杜鎮杰
要有道德底線不能“多元”
對于如何崇德尚藝、做好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市政協委員、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杜鎮杰表示,做文藝工作者,更要有道德底線,不能“多元”。
杜鎮杰表示,“藝人失德這件事其實很不應該,因為藝人所處的這個行業容易受到關注,尤其對于年輕人的影響特別大,要避免起到效仿作用。所以我認為,針對藝人失德的處罰力度應該更嚴厲一些。”
對于“流量至上”問題,杜鎮杰表示,“個人業務不好,按道理來說流量也是上不去的。如果靠著不走正路的方式把流量推上去,這樣反而對社會的影響或是危害更大。”
對于未成年人頻頻參與選秀節目這一問題,杜鎮杰深感擔憂。“我們這個行業,也有把剛出戲校的孩子捧得很高的情況,因為沒經過磨礪,不知道榮譽背后所承受的辛苦,這樣猛推,推得越高,摔得也就越狠。這個行業就是名利場,立場不堅定的話,很容易出問題,要先學會做人,才能學會從藝。”
藝人的行為不可避免會影響到粉絲。“在善惡區分上,一些未成年人或者年輕人,因為缺乏歷練,很難去把握和區分這個界限。但問題是,藝人的行為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杜鎮杰說,作為公眾人物,藝人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也要加強自身的修養。
針對去年下半年的多起“藝人翻車”事件,杜鎮杰認為,“我感覺這么多事并不是一下就出現的。如今也該到整治的時候了。”
●許曉丹
要演戲得先學會做人
市政協委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院長許曉丹在談及藝人藝德問題時表示,演戲要先學會做人。
許曉丹認為,藝人明星“翻車”、“塌房”事件頻發,暴露出一些藝人明星在藝德方面確實需要加強。
許曉丹表示,演員修養中很大一部分是藝德的修養。“比如今年剛獲得金雞獎的影后張小斐,她也是我的學生,我們覺得這樣德才兼備的孩子能夠獲得影后,是實至名歸。”
許曉丹介紹,“北京電影學院對于演員藝德的要求比較高,課程中是專業課和思政課相結合,黨建活動也著力于加強學生的信仰,教學生如何去做人。就像我們常說的,演戲要先學會做人。”
許曉丹認為,作為演員,首先要有愛國情懷;其次,要認識到,演員只是一個職業。
“最重要的可能還是專業要扎實。”許曉丹說,“要演好你的角色,演好每一場戲,做人民的藝術家。”
談及對年輕演員的建議時,許曉丹表示,在生活中要學會低調做人。“我們學校也有很多人氣很高的小明星。我們會教育他們,你跟普通的學生是一樣,沒有額外的關照,甚至對他們的要求更高。要老老實實地學好專業,完成學業。”
●王洪玲
藝人在生活上也要做好示范
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團長王洪玲表示,藝人雖然可以塑造出讓觀眾喜歡的舞臺形象或熒幕形象,但在生活上,作為公眾人物,應該發揮出好的引領作用和示范作用。“藝術創作和人品德行一定要相結合,這樣才能做到一致。所以我們一直在提倡和強調‘德藝雙馨’這四個字。你光在舞臺、熒幕上表現突出,但你的為人或者生活的作風不正,造成的影響也就不好了。“
她認為,藝人要加強自我修養。尤其是在生活中,一定要學會約束自己,要有自制力。
去年8月,王洪玲參加了中國劇協在京召開的“加強戲劇界行風建設 弘揚德藝雙馨精神”座談會。她認為建設維護戲劇界優良行風、營造健康行業生態,是每個戲劇工作者的職責使命。
“抓住‘人’這個關鍵,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夯實行風建設基礎,注重提升戲劇工作者的政治自覺、道德規范、價值認同,從而確保行風建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也要利用榜樣的力量,挖掘、培養、造就一批德藝雙馨的領軍人物,用他們的言行和人格魅力影響和帶動廣大戲劇工作者努力做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王洪玲告訴記者。
在藝術創作上,王洪玲認為,作品不能游離人民,要更好地服務人民。“一定要沉下去,沉下心來搞創作。想要文藝作品走的更為長遠,那這個作品一定是接地氣的,是代表人民發聲的。“
●徐春妮
文藝創作沒有捷徑可走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一次全國文代會的講話中,對廣大的文藝工作者提出了五點殷切希望。作為一名一直在一線的電視工作者來說,這五點期望可以歸納為12個字:作品文質兼美,做人德藝雙馨。”市政協委員、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徐春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她認為,文藝工作者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實現人生價值。“我們不僅要創作出文質兼美的作品,同時還要崇德修身,用高尚的情操為自身留清明。看看歷史中那些留下經典作品的了不起的藝術家,他們無不是襟懷、品格、人品、藝品高度統一,為后世垂范,并且成了我們學習的榜樣。”
徐春妮說,文藝創作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艱辛的工作,沒有捷徑可走。想要速成、求虛名,只能是過眼云煙。所以,必須要靠實力、靠品質、靠德藝。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要懷著對藝術和專業的敬畏心,老老實實下真功夫,求真本領,留真名聲。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展圣潔 千龍網記者 杜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