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新聞網(wǎng)訊(通訊員 李侃)凜冽寒風襲來,吹得人瑟瑟發(fā)抖,讓人煙稀少的小山村更為寒冷蕭瑟。但,一個兩鬢斑白岣嶁身軀的出現(xiàn),瞬間給寧靜的小山村注入了一絲暖意。他叫李懷仲,今年76歲,家住儀隴縣二道鎮(zhèn)楊家溝村1村。
生長于傳統(tǒng)農(nóng)村家庭,自幼受良好傳統(tǒng)美德熏陶,勤勞樸實成為他日常行為和處事準則。任過村、社干部(會計),但,從未利用職務之便牟取私利。所以,每每提及他,干部群眾周邊鄰居無不豎起大拇指。點贊不是因為它年齡大,也不是因為身軀岣嶁可憐,而是因為他幾年如一日不計得失、公益性清掃公路。
據(jù)他介紹,他已經(jīng)不記得這是第幾次清掃公路了。問他這些年里是否遇到過困難?他面帶微笑說,困難是有的,部分群眾意識不夠高,掃完轉身離開沒多久,就又有人隨意丟垃圾。用他的話說,增加勞動量不說,感覺這是在做無用功。由此可見,群眾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亟待提升啊。
1967年5月,在親友見證下,他與周瓊英合法結婚。婚后生活非常美滿,育有三女一子。子女成年后相繼成家立業(yè),問他為何不承歡于兒女之下靜心養(yǎng)老?他依舊笑笑說,兒孫有兒孫福,我現(xiàn)在還能動,就不給他們增加負擔了,等哪天動不了了,再去麻煩他們吧!
問及幾年如一日堅持清掃公路的動力是什么?他沒有任何遲疑,作為49年黨齡的老黨員,服務群眾是應該的,以前進村入社全是泥巴路,遇下雨天,泥濘不堪的土路,讓大伙出行非常不便,水泥路便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急切期盼。脫貧攻堅帶來好政策,水泥路成為現(xiàn)實,出行便利了,但道路環(huán)境衛(wèi)生又成了新問題。村上雖有公益性崗位,要想面面俱到有點不現(xiàn)實。我自己呢?也沒什么負擔,掃路鍛煉身體挺好的。
問及身體狀況時,他說老毛病了,掃公路對身體不影響。據(jù)了解,他年輕時因從事大量體力勞動,給身體留下病根,年老后,各種慢性病病凸顯,如心臟病、高血壓等。即便如此,他從未向村伸手要過任何政策、補助。他說,自己有兒有女,不想給國家增加負擔。
他力行于道路管護領域,用行動將共產(chǎn)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用堅持譜寫新時代共產(chǎn)黨員無私奉獻的高貴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