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信息網12月13日訊 在前幾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1年度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明年底新能源汽車財政部補貼將徹底退出。
雖然非補貼性的支持還會存在,但這也意味著,這項持續了12年的新能源紅利政策,也即將在2022年底徹底取消。
明年徹底告別紅利期
自2009年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享受了12年的紅利補貼。不過近年來補貼在逐漸減少,并且明年也將是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最后一年。
雖然2022年的具體補貼方案還沒發布,但是根據2020年補貼計劃通知來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2020-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
如果執行標準不變,2022年對續航大于400km的純電車型補貼金額將降低5400元。
根據最新數據,前三季度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678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28%。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552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53%。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11月11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0.8%,1-11月滲透率13.9%,相較于2020年同期的5.8%具有顯著提升。
滲透率的提升,也標志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逐漸從“扶持期”邁入“爆發期”。在補貼比例逐年下降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逐漸上升。與此同時我國也孵化出眾多新能源汽車品牌,車型競爭力加強、車型增多。
這說明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市場主流,而紅利期的補貼政策也將正式退出。
市場進入到紅海階段
明年底取消新能源汽車補貼,從賬面數據來講,新能源汽車將會漲價。此前2019年補貼大額退坡后,新能源車遭遇了“雪災”,新能源車批發銷量持續5個月大幅度下跌。
由此可見新能源車此前的飛速成長是“不健康”的,當政策扶持的力度減弱時,這種“不健康”成長帶來的并發癥便浮出水面。
而在近兩年中,這種影響已經越來越小,從目前市場端表現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呈現兩極分化的局面,具體表現為高端市場和低端市場的需求旺盛,售價高于30萬元的高端市場已不在補貼范圍內,而低端市場同步在以汽車下鄉的形式進行另類補貼,實際上真正退坡的是中高端新能源車。
整體而言,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延續了平緩補貼退坡的力度和節奏。補貼金額對消費需求的影響已經大大減弱,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逐步從補貼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同時考慮到規模效應、技術優化等降本增效的舉措實施,補貼退坡對車企利潤影響也不會太大。
與此同時,雙積分政策也將促進企業轉型新能源,額外的新能源積分也將會給企業帶來一筆不小的利潤,在后補貼時代,“雙積分”將逐步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托底政策。
在補貼的最后一年,各家車企也都將開始對2023年補貼退出后的市場進行“預演”,紅海態勢不可避免。這對于日趨白熱化的電動汽車市場來說,競爭將會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