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宣傳部新命名一批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泗洪縣大王莊黨性現場教學基地名列其中。
泗洪縣大王莊黨性現場教學基地位于泗洪縣東南部,是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中心、新四軍四師師部和淮北行政公署所在地,被譽為“蘇皖紅土地,淮北小延安”。
基地的入口是一片蔥郁的竹林,1:1還原的新四軍第四師司令部舊址,就在竹林盡頭。邁進大門,墻上的歷史照片和展廳中央陳列的槍支、刺刀等物品,瞬間就將人帶回到那段烽火歲月:1942年 12月17日,淮北區黨委、淮北行政公署、新四軍四師司令部分別移駐大王莊合署辦公。此后,四師的將士們在這里開展了長達3年的艱苦戰斗。
這3年里,四師先后兩次襲擊馬公店,并取得33天反“掃蕩”斗爭的勝利,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鼓舞了淮北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也進一步鞏固了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
新四井、村情館,彭雪楓、鄧子恢、劉瑞龍等19位革命先輩舊居,軍營、醫務室、大伙房……“基地的一草一木都盡量還原歷史,讓每一個來這里參觀的人都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年的烽火歲月。”大王莊黨性現場教學基地的講解員劉子薇介紹,基地規劃總用地80余畝,能夠同時承擔300余人的學習培訓活動。
彭雪楓將軍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的杰出指揮家、軍事家,也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他創辦和建立的《拂曉報》、拂曉劇團和騎兵團,被稱為“彭師長的三件寶”。基地至今還保留著幾份當年的《拂曉報》。
在距離師部舊址和彭雪楓舊居不遠處,有一個馬廄,代表著彭雪楓的第三件寶——騎兵團。1941年7月底,新四軍四師在淮寶縣仁和集召開了四師軍政委員會擴大會議。會上,彭雪楓深刻反思了津浦路西新四軍四師失利受挫的原因,就是沒有一支能有效地對付敵軍騎兵的騎兵團。在彭雪楓的提議下,騎兵團很快籌建起來。1941年8月1日,四師騎兵團成立大會便在淮寶縣岔河鎮勝利召開。為了支持騎兵團,彭雪楓還把自己心愛的坐騎送給了騎兵團,最終騎兵團沒有辜負眾望,曾創下一個團追打國民黨騎八師,致使敵軍丟盔棄甲的神話。
劉子薇介紹,泗洪縣大王莊黨性現場教學基地是許多黨員干部的“精神圣地”,每天至少有20個團體和個人在這里追尋紅色足跡,錘煉黨性修養,汲取奮進力量。截至目前,基地累計承接各類培訓和參觀學習2610余批次,77萬余人次。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指揮學院、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江蘇省國際交流中心、宿遷學院等單位已先后在此掛牌設立教學點,基地的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高。
(本報記者 孫旭暉 徐明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