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南泥灣:鮮花開滿川

    近年來,一批批游客來到南泥灣,成為南泥灣精神的傳播者、見證者、傳承者。圖為黨徽廣場。

    “上至旅長,下至馬夫,一律參加生產。”80年前,為了克服國民黨頑固派的經濟封鎖和嚴重的自然災害,英雄的八路軍120師359旅戰士,與天斗、與地斗,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在南泥灣掀起大生產熱潮,用镢頭將野草叢生、荊棘遍野、野獸出沒、荒無人煙的“爛泥灣”變成“稻田翻綠浪,窯洞滿山腰”的“陜北好江南”。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如今,這首扣人心弦的歌曲在綿延不斷的溝壑間傳唱,一代代南泥灣人主動接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接力棒,扛起新時代的老镢頭,成為南泥灣精神的傳播者、見證者、傳承者。

    80載 永不磨滅的番號

    8月的南泥灣,風光旖旎。驅車穿過稻香門迎面便是黨徽廣場。不遠處,南泥灣國家濕地公園里蟲鳥鳴鳴,千畝稻田呈現出一派江南好風光……

    “如今的好光景,都是359旅的戰士們一镢頭一镢頭刨來的……”不遠處一個農家小院里,76歲的侯秀珍正叉著腰,倚著墻為來訪者講述南泥灣的故事。燕子不時在院里飛過,窯洞外墻上“南泥灣精神代代相傳”幾個大字格外耀眼。

    “1941年,在‘一把鋤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口號聲中,中央調359旅由華北前線回防,保衛邊區、保衛黨中央……”侯秀珍邊捶腿邊說,當年王震率359旅的戰士們肩挎鋼槍、手握镢頭,雄赳赳氣昂昂地橫跨了蘆葦蕩,硬是在荊棘中開出一條路進駐了南泥灣。侯秀珍的公公劉寶齋時任359旅719團9連副連長。

    那時候的南泥灣,大片大片的梢林一眼都望不透。

    “要在這里種莊稼,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侯秀珍告訴記者,初來南泥灣戰士們摩拳擦掌、振臂高呼,既扛槍練兵,又揮鋤墾荒,任憑風云多變幻,只決心把荒山變成良田。

    就這樣,一場改天換地的“戰斗”在這片黃土地上打響了,沉睡的南泥灣被359旅戰士們用镢頭“喚醒”了,359旅這個英雄的番號也響徹大江南北……

    80載 勞動模范的旗幟始終高高飄揚

    “毛澤東在窯洞下開墾了一塊地種蔬菜,朱德背起籮筐拾糞,任弼時在紡線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周恩來被評為紡線能手……”8月11日,在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講解員馬倩格告訴記者,在大生產運動中,黨中央領導人率先垂范,留下很多珍聞逸事。

    有這樣一張老照片,讓人駐足。

    照片中,一位年僅7歲的小女孩正全神貫注地用小手在紡車上捻毛線,一臉倔強。她是359旅4支隊供給處干部吳成恩的女兒吳萍。

    “當時,很多成年人每天能紡二三兩。但小吳萍每天卻能紡到一兩多,是陜甘寧邊區最小的勞動英雄模范。”馬倩格告訴記者,小吳萍紡線的事跡讓大家很受鼓舞,開荒、紡線的勁頭兒更足了。

    玉米堆滿場、牛滿山、羊滿圈……至1944年底,戰士們種植面積達26萬多畝,還辦起了肥皂廠、鐵匠鋪、紡織廠、被服廠等20多家小型工廠,成為全軍大生產運動的模范,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在黃土地上上演了“南泥灣奇跡”。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南泥灣精神都是我們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精神法寶。”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館長左鐵如是說。

    1944年,南泥灣收獲糧食約3.7萬石,向陜甘寧邊區政府繳納公糧約1萬石。毛澤東主席說:“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未有的奇跡,這是我們不可征服的物質基礎。”

    80載 南泥灣精神代代相傳

    “這把老镢頭,是我老父親劉寶齋當年和359旅的戰士們用來開荒種地的,另一把老镢頭是我當年用來退耕還林用的。”8月11日,刮刮老镢頭上的土,侯秀珍驕傲地說,今年她帶領祖孫三代拿出全部積蓄在自家院子建立這個“展覽館”。

    近百幅南泥灣大生產期間的老照片整齊排列,一個個359旅的革命文物靜靜“躺”在透明的展示柜里,4塊木板上工整地刻著“艱苦奮斗 自力更生 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16個大字……

    “屋子這頭,就是我老父親的舊居,這孔窯洞可有歷史嘍,是當時359旅挖的!”掀開門簾,侯秀珍步履蹣跚地走進隔壁的“劉寶齋紅色家風館”。

    與北京知青打壩、給干部群眾講紅色故事……一張張掛滿墻的老照片訴說著劉寶齋老人不平凡的一生。

    “我老父親16歲參加革命,1937年跟隨紅軍長征到達陜北,1941年來到南泥灣后就再沒離開。”望著墻上這些熟悉的老照片,侯秀珍瞇著眼睛回憶說:“老父親說,他看到了全國解放,看到了天安門前升起的五星紅旗,但他的戰友們沒等到這天。和戰友們相比,他已經很滿足了,所以他要繼續堅守在南泥灣,守住大家開墾的這片土地。”

    為了這份承諾,1944年359旅離開南泥灣南下時,劉寶齋成為留守部隊的一員,繼續從事農業勞動、發展經濟支持延安的后勤保障。

    1999年,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延安全面實施大規模退耕還林。作為村干部的侯秀珍主動扛起老镢頭,帶領群眾在三臺莊等村栽樹,她的吃苦耐勞大家都看在眼里,親切地喊她“鐵姑娘”。

    “老一輩人為了解決溫飽開荒,新一代人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栽樹。”在侯秀珍看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幾年下來,她的镢頭跟公公的镢頭一樣,也被磨掉了一大截。

    “老姨總說,沒有那些革命前輩流血灑汗,就沒有今天的好日子。作為基層干部,我們要努力把老百姓所急所想所盼的事情辦好,不能忘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只要有空,麻洞川鎮副鎮長蘇婷就會來看看侯秀珍,她也是南泥灣359旅志愿者宣講隊的隊員。

    艱苦奮斗八十載,留得鮮花正滿川。

    如今,南泥灣這個響亮的名字,已成為一段不老的傳奇。一個個新時代的“墾荒人”再次扛起手中的“镢頭”,讓南泥灣精神代代相傳……(本報記者 李旭佳文/圖)


    編輯:王林埡 責編:賈俊忠 編審: 監制:

    智慧儀隴APP 舉報

    論壇熱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网成人影院|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 欧美综合缴情五月丁香六月婷|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伊人情人综合成人久久网小说|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六月婷婷缴清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天堂|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天天综合|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色欲天天天综合网| 亚洲色欧美色国产综合色|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 婷婷激情综合网| 综合亚洲欧美三级| 欧美综合图区亚欧综合图区|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在线播放| 狠狠色综合久色aⅴ网站| 亚洲欧美国产日产综合不卡|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国产免费| 久久综合给久久狠狠97色|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东京热|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 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777|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中文| 狠狠色成人综合网图片区| 美国十次狠狠色综合|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8| 天天看天天摸色天天综合网|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