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尋訪父親當年戰斗過的地方 一次跨越時空的“相遇”

    黃河東渡渡口

    “現在看到的風景是絕美的,而父親當年渡河是絕難的”

    黃河水流湍急,奔騰著,呼嘯著。濕潤的水汽撲向口鼻,微闔雙眼,他靜靜感受黃河的壯美。

    站在陜西省韓城市芝川鎮黃河渡口,王克西臨風東眺,仿佛看見84年前那令人熱血沸騰的出征,聽見八路軍將士們擎起的紅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1937年,作為八路軍的一員,王克西的父親王志臻從這里出發,東渡黃河,奔赴華北抗日一線。

    韓城市芝川鎮黃河渡口,天然良渡,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84年前,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從這里開始了東進之旅。一路疾行,四萬多人的抗日隊伍抵達黃河東岸,隨即馬不停蹄向抗日前線開進。

    2016年8月,王克西按照父親當年日記里的記錄,來到了八路軍東渡黃河的地方。

    “風景依然是絕美的。”站在渡口,放眼望去,黃河邊大片濕地保護區里,大朵大朵盛開的荷花讓人心曠神怡。

    穿越時空,相同的季節,相同的月份,他和父親看到了一樣的風景——“父親也曾站在這里,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雄壯氣勢。”

    1937年8月,王志臻在日記里這樣描述:“已經在黃河邊了,風景很好,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大小船舟,這情景絕非一般人能看到啊。”

    有些故事永遠留在了歷史記憶最深處。站在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紀念碑前,王克西對當年那一幕幕動人心魄的場面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

    “乘船4小時才到對岸,船行到沙灘上走不動,有的就下水去拖拉,因沙底是軟的,怕陷下去,又走了一會兒,才上岸。”

    “4小時才到對岸,黃河有多難渡?”王克西對著日記生出思考。

    那首著名的歌曲《黃河大合唱》,剛好可以佐證昔日的艱難。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開篇便是這樣的朗誦詞:

    “朋友!你到過黃河嗎?你渡過黃河嗎?你還記得河上的船夫拼著性命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嗎?如果你已經忘掉的話,那么你聽吧……”

    84年前的8月,黃河之上,一艘艘渡船滿載八路軍將士們破浪向前。另一岸,剛剛渡過黃河的八路軍將士們已經迫不及待,摩拳擦掌,準備隨時投入抗日戰斗。

    84年后,相同的地方,和平代替了戰爭,日新月異代替了滿目瘡痍。

    如今,一條跨黃河高速公路橋貫穿黃河南北,人們只需駕車5分鐘,就可以到達對岸的山西省。

    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紀念館前,王克西與一群前來參觀的大學生偶遇。大學生們正認真地聽講解員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的故事。看著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面孔,讓王克西的心又一次飛到84年前:“父親當年渡河時,也是在他們這個年紀吧。”

    1937年9月25日,捷報傳來。渡河后的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設下埋伏,一舉擊敗日軍精銳部隊板垣師團。平型關大捷是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打的第一個大勝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從沉沉暗夜到曙光初現,這是革命先輩們義無反顧的沖鋒——

    往前看,這支隊伍剛剛完成兩萬五千里長征,是共產黨人剩下的優秀血脈,為了中華民族,抱著抗擊日寇的堅定決心,他們從這里東渡黃河;

    往前看,就在八路軍東渡黃河的十幾天前,紅軍剛剛改編為八路軍。脫下紅星八角帽,換上青天白日的軍帽,很多戰士都哭了,王志臻在日記里難過地寫下:“每個同志都把這光榮帽徽緊緊地包在包袱里……”

    “現在看到的風景是絕美的,而父親當年渡河是絕難的。”王克西說,難的不僅是黃河的艱險,更難在當時他們所做的選擇。東渡黃河抗日,蘊藏著全民族覺醒的力量、蘊藏著八路軍將士們同日寇抗戰到底的不屈精神。先輩們用無畏的犧牲鋪就了后來的勝利之路。

    當年渡河的艱難場面,被畫家畫成巨幅油畫《八路軍東渡黃河》,保存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里。

    國若有難,舉身赴之。雖千萬人,吾輩往矣。“今日絕美的風景,皆因革命先輩們絕難的付出。”王克西感嘆。

    午 城

    “三岔路交會的地方,是歷史,也是蓄勢待發的未來”

    一個陌生的身影,站在午城戰斗紀念碑前。來來往往的村民,忍不住上前對這個陌生人上下打量。

    “外地人很少來午城這個小鎮,除非是‘慕名而來’。”當地一位村民說。

    這個當地人眼中的陌生人就是王克西。他腳下的這片土地,84年前他的父親也來過。

    眼前,午城戰斗紀念碑,濃縮著時間的厚重,靜靜矗立。在這個連通三縣的交會處,王克西的父親和戰友沖鋒在槍林彈雨中,經歷了人生中又一場刻骨銘心的激烈戰斗。此刻,歲月斑駁的紀念碑前,歷史與現實在眼前交錯——

    1938年3月14日,午城戰斗打響。經過5天5夜的浴血奮戰,他們擊潰日軍5000余人,繳獲大炮3門,機槍9挺,各種槍支260余支。軍史記載:“午城戰斗是八路軍115師繼平型關大捷后又一重大勝利,有效粉碎了日軍進逼黃河的企圖。”

    如今,往日硝煙不再。王克西的父親王志臻在日記里寫下昔日真實的一幕:“鬼子占領了午城、大寧縣、蒲城。沿途到處是燒毀的房屋,被殺死的百姓,散落的彈藥。”

    時間容易讓人淡忘,但有些傷痛早已深深刻在骨子里,凝固成了永恒的記憶。“如果你走近了那段歲月,就會明白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先輩們做出原諒侵略者的選擇。”王克西說。

    在距離紀念碑不遠處,一位已過花甲之年的老農拉著王克西坐在路邊,聊起午城戰斗。這位老農的爺爺和父親都是那場戰斗的目擊者——

    當時,老農的爺爺看到日本鬼子屠殺村民,就前去救助,也被日本人殺害了。老農的爸爸當年只有13歲,后來給父親收尸時,受到了刺激。幾十年后提起此事,他仍渾身顫抖不已。這血淋淋的事實,被收錄在當地的村史里,更深深埋藏于后代人的記憶中。

    去年,午城鎮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引來投資全力打造“紅色一條街”。這條街在給鄉村“顏值”增色的同時,也成為了午城鎮“紅色教育”的新陣地。

    這條約800米的長街,處處躍動著紅色元素。長街盡頭,就是午城戰斗紀念碑。

    王克西老人說,路的盡頭,是最開始的地方,是曾經的歷史,也孕育著從這里蓄勢待發的未來。

    正值暑假,一些學生來到紀念碑前,聆聽先輩故事,向先輩致敬。午城鎮90多歲的村民劉二娃,一遍遍給前來參觀的學生們講述自己親歷的午城戰斗:“日本人一來,老百姓就往山里跑。山里沒有路,領頭的八路軍就沿著山里的河灘走……”學生們圍坐在老人跟前,眼眸明亮清澈。

    在晉西革命紀念館里,陳列著午城戰斗中被擊毀的敵軍汽車殘骸。當年,敵我雙方裝備差距懸殊,八路軍戰士們憑借著老舊的裝備戰勝了日軍。

    “兵力超過我們十倍……我旅六八六團迅速趕回義泉鎮地區,粉碎敵人進犯延安之圖……”在時任八路軍115師343旅政委肖華的日記里,也記錄了那一幕幕緊迫又振奮人心的戰斗場面。

    “這是平型關大捷后給國人的又一劑‘強心藥’,是又一個鼓舞人心的戰斗。”凝視午城戰斗紀念碑,王克西深刻體會到,無論過去還是未來,中華兒女能吃苦敢碰硬的精神從未改變。

    從平漢鐵路到京廣鐵路

    “我走過您走過的路,并讓后輩沿著這條路繼續前行”

    列車緩緩駛出月臺,加速,飛馳……

    此刻,從北京始發終至廣州的G79次列車從王克西眼前一閃而過。

    如今,對于許多中國人來說,出門坐高鐵,已經變得和搭載公交車一樣便利。中國的高鐵里程比其他國家高鐵里程的總和還要多;每天早上8點,在中國的版圖上,有1700多列高鐵正在穿梭……

    “不知道父親看到今天這么快速的發展,會有什么感受呢?”王克西翻開1938年12月31日的日記,父親王志臻在日記里這樣展望新的一年——

    “迎來1939年,抗戰更偉大,也將是更艱苦,更困難的一年。我們只有克服一切,在敵人后方廣泛地開展游擊戰爭,創造新的抗日根據地。我軍跨過了平漢鐵路,在這廣大的平原上站立著,這些都依靠群眾。”

    王志臻當年在日記中記錄的那條平漢鐵路,就是京廣鐵路的前身。

    84年前,平漢鐵路從盧溝橋始發過鄭州至漢口,是溝通中國南北的“大動脈”。抗日戰爭爆發,這條鐵路成為敵我雙方斗爭的焦點。

    1938年,為阻止日軍南下進攻武漢、向西進攻西安,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開始執行破壞鐵路、斷敵軍運的任務。日軍在平漢鐵路沿線的車輛、線桿、鐵軌等經常遭到破壞。“平漢鐵路破壞隊”聲東擊西,讓日軍苦惱不已。

    放在歷史的大坐標系中審視父親的日記,王克西發現,即使在抗日最艱難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也抱著必勝的信念。這一年5月,毛澤東作《論持久戰》的長篇演講,指出經過長期抗戰,最終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為奪取抗戰勝利指出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撫今追昔,恍如隔世。

    如今,復興號風馳電掣,就連青藏高原上都通了高鐵,鐵路“大動脈”延伸出無數“毛細血管”,中國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高鐵上的國度”。

    “放在80多年前,這些是不敢想象的。”談起中國高鐵之快,王克西老人眼里滿是自豪。

    時代的發展總是可以不斷重新定義遠方。高速飛馳的列車就像這個時代本身,正承載著人們的夢想,不斷向前發展。

    走父親走過的路,王克西老人觸摸到了歷史,并看到一個愈發生機勃勃的中國:那個積貧積弱、戰亂頻仍的中國早已一去不復返;一個文明進步、開放自信的新時代中國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采訪結束,記者與王克西老人告別。臨走前,他9歲的小孫子王泰然為記者一行背誦了一首《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我走過您走過的路,并讓后輩沿著這條路繼續前行。”那一刻,記者突然意識到,9歲男孩王泰然的舉動,無意之間也是對王克西老人重訪父親抗戰路最生動的注腳:

    “先輩們,您看到了嗎?今日中國,‘路’的彼岸,早已通向繁華與希望……”(本報記者 程 雪 通訊員 胡勇華 胡世堅)


    編輯:王林埡 責編:賈俊忠 編審: 監制:

    智慧儀隴APP 舉報

    論壇熱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国产主播综合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丁香五月网久久综合|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狠狠色综合日日|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久久影院综合精品|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欧美亚洲综合激情在线|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蜜芽五月|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婷婷综合激情| 少妇熟女久久综合网色欲| 欧美综合区综合久青草视频| 欧美成电影综合网站色www|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蕉下载| 天天久久狠狠色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色诱久久久久综合网ywww|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蜜芽五月|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站|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在线| 一个色综合国产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