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重慶:紅巖魂激勵前行(紅色地標巡禮·重慶篇)

                                                            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
                                                        新華社記者 劉 潺攝

    從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高舉旗幟,到解放戰爭時期“紅巖精神”綻放光芒;從三峽工程庫區移民順利搬遷安置,到文旅項目助推鄉村繁榮振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重慶人民迎接一次次挑戰,克服一次次困難,在巴渝大地上傳承紅色血脈,書寫發展嶄新篇章。

    在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中,有四條與重慶有關,分別是“踏尋紅巖足跡·感悟紅巖精神”、“中國三峽·世紀工程”、“旅游扶貧·渝鄉成就”和“壯美三峽·安逸鄉村”精品線路。這些線路將重慶經典地標串聯起來,集中展示了山城的革命歷史、奮斗之路。

    在廢墟上創造新中國

    紅巖是一座不朽的豐碑。因日機轟炸,原秘密設于機房街70號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移駐紅巖。周恩來同志領導的南方局高舉抗戰民主旗幟,在國統區廣泛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不朽功勛。

    “在廢墟上創造新中國!”位于嘉陵江畔的紅巖革命紀念館,詳細記載了南方局自1939年起至1946年東遷期間的歷史。當年,重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日軍轟炸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損失最慘重的城市。市民在殘垣斷壁上刷下“愈炸愈強”巨幅標語,向世界宣告重慶是一座“英雄之城”。

    一臺《新華日報》印刷機置于紀念館展廳中間。1938年,武漢淪陷后,《新華日報》遷至重慶,是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唯一公開出版發行的機關報。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我們不僅有一支八路軍、新四軍,還有一支“新華方面軍”。《新華日報》共發行3231期,在廳內的多媒體展示屏上,3000多期《新華日報》全部錄入其中,游客選定任意一天,便可看到當天的報紙。

    從紅巖革命紀念館前往近旁的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迎面遇上一棵老黃葛。“走紅巖,投八路,抬頭先看黃葛樹。”這棵老黃葛曾是外界人士尋訪紅巖的重要路標,往左后方是國民參政會大樓,往右前方便通向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它也被稱作“陰陽樹”,曾見證了國民政府監視下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的不易。毛澤東辦公室位于辦事處二樓,1945年,毛澤東同志應蔣介石之邀來重慶談判,大部分時候便是在此辦公、住宿。

    除了紅巖革命紀念館和八路軍重慶辦事處,渣滓洞、白公館、紅巖魂廣場等紅色地標都記錄了中國共產黨人寧死不屈、寧難不茍的英勇事跡。在那段風雨如磐的歲月中,江竹筠、陳然等中國共產黨員,經受種種酷刑折磨,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凝結成偉大的“紅巖精神”,教育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講述長江故事

    “中國三峽·世紀工程”精品線路中,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白鶴梁位于重慶涪陵城北的長江中,全長1600米,平均寬約15米。石梁上刻有自唐代廣德元年(763年)至1963年的題刻165段、石魚18尾、觀音2尊、白鶴1只,記載了長江涪陵段1200余年間的枯水水文,堪稱長江古代水文資料的寶庫。“白鶴繞梁留勝跡,石魚出水兆豐年”,1000多年間,古人以石魚為標尺,通過題刻的方式記錄水位變化,石魚完全露出水面,就意味著一個枯水周期即將過去。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自2009年開放以來,累計接待中外游客195萬余人次,免費講解6.7萬余場次,組織巡展、研學275場,先后獲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水情教育基地等稱號,是長江歷史文化的絢麗名片。

    然而,這座水下博物館卻經歷了6次方案調整。200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葛修潤提出的“無壓容器”方案最終被采納。歷時7年,耗資2.1億元,建成了這座世界上唯一的遺址類水下博物館,將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留存了下來。

    乘坐91米長的扶梯,穿越150多米的水平廊道,再步入水深40米的參觀走廊……游客能透過23個觀察窗一覽題刻原貌。這是文物保護領域與工程領域緊密結合的一次創舉,也是三峽庫區文物保護工程中最復雜、科技含量最高、涉及學科最廣的項目,被評為2009年度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一等獎。

    推動鄉村振興

    近年來,重慶推動三峽庫區跨越式發展,文旅事業翻開新篇章。

    種柑橘,雕紅葉,賞美景……在重慶市巫山縣北部,安靜村越來越“喧鬧”。

    雙龍鎮安靜村坐落在大山深處,曾有1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占比達17%,曾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

    如今光景大不一樣。靠著巫山紅葉,村里請來文藝志愿者、剪紙傳承人等,免費教村民們葉雕手藝,還請來西南大學的植物學家,研發紅葉防腐保色技術。原本落在地上無人問津的紅葉變成了形態各異的葉雕,村民謝天玉靠這手藝,日子越過越好。

    目前,安靜村的葉雕文創產業鏈漸成規模,年產值達25.6萬元,全村2240人的生活都與葉雕產業關聯起來。近年來,安靜村還新修村級公路,種植6000畝高端柑橘品種,還借形似“大鰱魚”的魚頭灣風景吸引游客。

    巫山紅葉似彩霞,2020年紅葉節期間,巫山縣接待游客108.1萬人次,帶動旅游綜合收入9.51億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同處雙龍鎮的白坪村,大力種植金絲皇菊、貢菊等品種,打造“石上生花”鄉村旅游田園基地,集吃、住、游于一體,開發“菊花宴”系列品牌,帶動全村文旅增收。

    不只雙龍鎮這兩村,“旅游扶貧·渝鄉成就”和“壯美三峽·安逸鄉村”兩條精品線路輻射巫山縣、酉陽縣、奉節縣多地,包含下莊村、白龍村、桃花源景區、三峽原鄉景區等多個村莊和景點,串起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編輯:王林埡 責編:賈俊忠 編審: 監制:

    智慧儀隴APP 舉報

    論壇熱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伊人|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亚洲第一综合色|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久久综合亚洲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欧美综合图区亚欧综合图区|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网成人影院| 色综合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综合人成|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欧美精品国产日韩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日韩无码系列综合区|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男男|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激情 |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久| 伊人久久成人成综合网222|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狠狠色综合久久久久尤物|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91久久综合|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婷婷|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