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為了和平,勇士一去不回頭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習近平

    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

    那年,盡管那場戰爭已過去多年,當麻扶搖再次來到這座城市,再次見到歌曲展板上那些印刻在骨子里的文字時,仍忍不住淚濕眼眶。

    麻扶搖或許記起了1950年那個秋日的夜晚,他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炮兵第1師第26團5連的政治指導員,隨著大部隊浩浩蕩蕩跨過湍急的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

    出征前,他將戰士們決心戰斗的誓言收集起來,寫下一首出征“詩”。這首“詩”后來被登載在人民日報上,經過作曲家周巍峙的修改和譜曲,成就了激昂一代人青春的旋律:《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

    丹東市鐵路抗美援朝博物館的講解員楊丹,總會帶著游客們在歌曲展板前駐足,領他們一同唱起這首歌。

    她曾遇到年過八旬的老人唱著唱著就哽咽起來,流著淚,依舊聲音高亢地唱完最后一句。楊丹一邊唱,一邊忍不住跟著紅了眼眶。她不知道老人想起了什么,但那歌聲里,分明藏著一段令人難忘的崢嶸歲月——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必須戰勝,別無選擇

    71年前,共和國初立,百廢待興。

    在全國投入生產建設的號召下,剛剛走下戰場的人民軍隊也拿起農具,走入農田。那時,田野中揮汗如雨的許多官兵還不知曉,一場在鄰國燃起的烽火,會讓他們來不及等到這片莊稼豐收。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糾集所謂“聯合國軍”出兵朝鮮。同時,美國政府不斷向中國發出戰爭威脅,派遣其海軍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

    中朝邊境,美國戰機如擾人的蚊蠅盤旋不去,戰爭的陰云籠罩在新中國頭頂。

    抗美援朝紀念館的講解員高真真聽爺爺講起過那段歲月:“那年他18歲,在丹東三馬路的商鋪做學徒,僥幸躲過飛機轟炸,地下炸出很深的大坑,鮮血把坑里的積水都染紅了。”

    “聯合國軍”成立數日之后,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東北邊防軍。正在北大荒黑土地上農墾的第42軍第125師譯電員龐金典接到上級通知,將生產器械移交地方。部隊重新拿起槍炮,趕赴邊境,保衛國防。

    9月15日,仁川登陸讓朝鮮戰局發生巨大逆轉。9月30日,周恩來發表聲明:“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然而此時,驕狂的美軍聽不見新中國的聲音。隨著南朝鮮軍隊率先越過三八線,美軍也越過三八線,迅速向鴨綠江畔的中朝邊境逼近。

    當美國總統杜魯門問起“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中國干預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時,麥克阿瑟的回答是——“微乎其微。”

    當時的國際社會很難想象,一個沒有空軍的中國,一個鋼產量尚不及美國百分之一的中國,如何與美軍抗衡。

    1950年10月1日,那個國慶之夜,中南海燈火通明。

    面對緊張的朝鮮戰局,面對是否出兵的抉擇,毛澤東三天三夜沒有睡覺。據他的秘書胡喬木所說,這個決策,是毛主席一生中最艱難的決策之一。

    戰,能否打敗實力強勁的對手?不戰,能否保住來之不易的和平?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主題展廳中,記者的目光停留在一幅油畫之上:

    中南海頤年堂,一群決定著這個國家未來方向的中國共產黨人圍坐在沙發上,或凝神細聽,或斂目沉思,或目光堅定。

    10月5日,銘記著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時刻——決策出兵!

    “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毛澤東知道,此時鴨綠江彼岸的硝煙,時刻威脅著新中國的國防安全。

    “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時候吃,決定于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它既要來侵略,我就要反侵略。”10月19日晚,懷著戰斗的決心,頭發花白的彭德懷穿著那身從西安帶來的黃色粗呢軍裝,跨過鴨綠江,率軍出征朝鮮。

    在他身后,一隊隊中國人民志愿軍官兵踏著冰冷的月色,奔往陌生的異國,奔赴未知的戰斗。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必須戰勝,別無選擇。

    英雄兒女,血染戰旗

    1964年,當《英雄兒女》在全國上映,《英雄贊歌》唱遍大江南北時,志愿軍將士們的出征之地安東還沒有改名為丹東。

    告別戰場的硝煙,志愿軍戰士謝長平留在了這座城市。《英雄兒女》上映后,他時常會帶著孩子一同重溫,借影片回憶那段烽火歲月——

    志愿軍官兵涉過冰雪封蓋的河流,迎著漫天的槍炮火光,越過戰友倒下的身軀。一把把激昂士氣的軍號吹得敵人膽寒,一面面布滿彈孔的戰旗在陣地飄揚。

    87歲的謝長平至今珍藏著從朝鮮戰場帶回的搪瓷茶缸。或許,他珍藏的是茶缸上那個志愿軍官兵共同的名字——“最可愛的人”。這是祖國人民對290萬志愿軍英雄兒女最親切的呼喚。

    1951年4月,人民日報刊發魏巍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人們記住了松骨峰那場戰斗——“飛機擲下的汽油彈,把他們身上燒著了火……他們把槍一摔,身上、帽子上冒著火苗向敵人撲去……”

    陣地上的火光與血色,被畫家孫立新定格在名為《激戰松骨峰》的油畫中。走進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站在這幅油畫前,記者仿佛真的聞到那片戰場上的硝煙與血腥,見到魏巍筆下那抱住敵人的腰、卡住敵人的脖子、緊握著手榴彈的每一名戰士。

    人們從魏巍的記錄中認識了這些英勇的靈魂。“最可愛的人”,從此成為志愿軍官兵最響亮的稱號。

    許許多多平凡的戰士燃燒熱血和生命,在朝鮮戰場書寫下一個個戰斗奇跡。

    人們無法忘記冰雪封凍的長津湖——1950年11月28日,125名志愿軍官兵穿著單衣,俯臥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戰壕中,保持著戰斗姿勢壯烈犧牲。

    人們無法忘記炮火連天的上甘嶺——1952年10月20日,21歲的黃繼光在這片槍林彈雨中沖上去,用胸膛堵住敵人正在射擊的槍眼。

    衛生員王清珍仍記得為黃繼光整理遺體時的場景:“他的血流干了,粘在衣服上面,后面的脊椎被打穿了。”

    1952年9月,第9兵團從朝鮮回國,司令員宋時輪在鴨綠江邊駐足靜立,向著長津湖的方向深深鞠躬,起身時已淚流滿面。

    1958年3月,志愿軍撤離朝鮮前夕,黃繼光的弟弟黃繼恕專程來到上甘嶺597.9高地,將一抔浸染了哥哥鮮血的泥土帶回家鄉。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共有197653名中華兒女在那片開滿金達萊花的異國土地上獻出生命。他們不愧為祖國的英雄兒女,不愧為世界和平的衛士,不愧被稱為“最可愛的人”。

    能戰善戰,方能止戰

    1950年11月24日,麥克阿瑟乘著飛機在鴨綠江上空巡視,狂妄地表示:“我希望我的話兌現,孩子們可以回家過圣誕節。”就在第二天,志愿軍全線發起戰役反擊。

    當美軍吃著牛排,穿著厚實的皮靴,使用著最先進的現代化武器時,中國的志愿軍官兵們正嚼著凍硬的炒面,穿著單薄的棉衣,蜷在冰雪中休憩。

    正是這樣一支部隊,造就了“美國陸軍史上的最大敗績”。

    12月24日,在麥克阿瑟做出“承諾”的一個月后,圣誕節前一天,美國戰地記者鄧肯拍下了那張著名的照片:一名臉上生滿凍瘡的美軍士兵,目光呆滯地望向天際。

    當鄧肯問這名士兵想要什么的時候,他的答案是——明天。

    對于許多美國士兵而言,他們永遠也沒有“明天”了。

    長津湖戰役,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攻入西伯利亞、號稱“北極熊團”的美第7師第31團被全殲。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在志愿軍的猛烈進攻下,美軍向三八線以南全線撤退。志愿軍粉碎了“聯合國軍”占領全朝鮮的企圖,徹底扭轉朝鮮戰局。

    能戰,方能止戰,這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中華兒女英勇無畏、一往無前的戰斗姿態,貫穿抗美援朝戰爭的五次戰役,迫使敵人不得不轉入戰略防御,接受停戰談判。

    當鴨綠江橋載著這支英雄的軍隊向勝利前進之時,江水汩汩奔流向南,匯入黃海的浪涌之間。

    就在這片海域,50多年前,致遠艦沉沒,北洋艦隊兵敗如山倒。一道江水,見證了中華民族兩段截然不同的榮辱命運。

    美軍第2師團長保羅·弗里曼,二戰時期曾在中國當過武官。當被問及志愿軍與當年國民黨軍隊的區別時,弗里曼沉默半晌,回答道:“他們不再是同一批中國人了。”

    志愿軍將士們舍生忘死的必勝信念到底從何而來?白發蒼蒼的老兵凌行正眼含熱淚,念出這樣一段話:

    “我為誰人來打仗,我為誰人扛起槍。為了爹,為了娘,為了人民解放。人民解放我解放。”

    正如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所寫,那個蹲在防空洞里的戰士邊吃雪邊說的那樣——“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溜達邊說話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將士勝利歸國。他們打好行囊,向埋葬在朝鮮山野間的戰友們敬禮致意,隨后回到久違的故土。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記者穿過展廳中仿制鴨綠江橋上的那道“凱旋門”,赫然見到一面鮮紅的錦旗。銀色絲線光澤流動,繡成行云流水的文字:

    “你們打敗敵人,幫助了朋友,保衛了祖國,拯救了和平,你們的勛名萬古存!”

    黑白照片里,洶涌的人潮花海匯聚于此,熱切迎接凱旋的英雄。當年跨江而去的那些人,有的失去了健全的身體,有的失去了親人戰友,有的永遠長眠他鄉,再也沒有回來。

    1971年10月25日,就在抗美援朝出國作戰21年后的同一天,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佇立今朝,回望往昔,巍巍華夏乘著時代巨輪一路前行,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今時今日,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剝奪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沒有任何力量能夠磨滅中國人民對和平的追求和向往。

    偉大的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照耀中華民族前進的征途。(本報記者 楊 悅 通訊員 崔 鵬)


    編輯:王林埡 責編:賈俊忠 編審: 監制:

    智慧儀隴APP 舉報

    論壇熱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香五月综合缴情综合| 亚洲欧美国产∧v精品综合网|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色综合婷婷在线观看66| 色8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电| 91精品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欲色天天综合网|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亚洲欧美另类成人综合图片|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丁香五月网久久综合|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麻豆|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欧美亚洲综合色|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 欧美综合缴情五月丁香六月婷|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综合久久| 一本色综合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综合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