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如今的南泥灣 鮮花正滿川

    這就來到了南泥灣。

    南泥灣正是花滿川。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7月16日上午,有“黃土高原上的銀鈴”美譽的老藝術家贠恩鳳,以一首人們耳熟能詳的《南泥灣》,為“延安南泥灣勞模工匠學院”的開工助熱。

    和她一起參加此次開工的,還有延安時期著名勞動模范楊步浩、趙占魁、劉玉厚、郝樹才的后代親屬,有全國勞模、中鐵一局高級技師竇鐵成等眾多勞模工匠。

    讓他們感到欣喜的是,在這片延安精神的發源地,現在的南泥灣已真的和歌里唱的一樣了:鮮花開滿山。

    (一)

    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泥灣》是一首歌贊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歌,而大生產又源于當時的一種緊迫形勢——“餓死呢?解散呢?還是自己動手呢?”

    這是毛澤東1939年在延安發出的提問。那時的黨中央剛來陜北不久,生存異常困難。此后尤其是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陜甘寧邊區財政經濟遇到極大困難。

    1940年8月李富春向中央政治局報告:邊區全年收入800萬元,而支出已達2500萬元;朱德說:“幾月來未發一文零用,各機關、學校、軍隊幾乎斷炊”;毛澤東說:“我們幾乎弄到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

    怎么辦?毛澤東的題詞給出了答案:“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1941年3月,在朱德和毛澤東親自部署下,王震率三五九旅高喊著“一把镢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開赴南泥灣“軍墾屯田”,拉開了南泥灣大生產的序幕。

    南泥灣,位于延安城東南方向約45公里處。當年這里:南泥灣啊爛泥灣,荒山臭水黑泥潭;方圓百里山連山,只見梢林不見天;狼豹黃羊滿山竄,一片荒涼少人煙。

    三五九旅克服一切困難,掀起了空前高漲的開荒熱潮,群眾也自發搞起了勞動競賽。

    1942年,七一七團李黑旦首先創造了每天開荒兩畝半的記錄,七一八團李位接著又創造了每天開荒三畝六分七的好成績。后期更涌現出了日開荒四畝二分三的勞動英雄郝樹才,被毛澤東親切地稱為“氣死牛”。

    憑著上下同心、艱苦奮斗,南泥灣煥發出勃勃生機:昔日荒草叢生,沼澤遍地的“爛泥灣”,實現了糧食大豐收,瓜菜堆如山,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

    從事農業生產的同時,南泥灣還辦起了紡織廠、被服廠、造紙廠和兵工廠等20多家小型工廠,成立了運輸隊和軍人合作社。

    1943年,由賀敬之寫詞、馬可譜曲、郭蘭英首唱的《南泥灣》,迅速在邊區走紅,并傳遍全國。

    從此,人們心目中的南泥灣,一直都是好地方、好風光、陜北的好江南。

    (二)

    “南泥灣實在是太一般!”

    雖然《南泥灣》傳唱全國,但真實的南泥灣在此后幾十年,都實在是“太一般”。

    七八年前,記者曾路過南泥灣。這里除了一座簡陋的“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外,和普通的陜北農村并無多大區別,一條破舊的公路穿過一道破舊的溝壑土川,破舊的土川里生長著干黃的莊稼,滿身塵土的陜北農人在此勞作。

    許多延安領導曾直言:最害怕陪客人去南泥灣參觀,因為“實在拿不出手”。

    2016年年底,延安市委、市政府為了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開發建設南泥灣的戰略決策。

    南泥灣開發區管委會發展規劃部副部長吳雄說,為了更好地再造全國人民向往的“紅色南泥灣、陜北好江南”,延安市最終確立了“依托軍墾、農墾文化和紅色資源、自然生態,建設以南泥灣鎮為核心、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開發區,打造集現代農業、教育培訓、文旅康養、數字科技為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戰略目標。

    如果說當年的南泥灣大生產是開荒,現在的南泥灣開發則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

    70歲的邢丹東,在南泥灣農場干了32年。他記得過去七八月常常遭遇山洪,一年收成常打水漂。因此,邢丹東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走上了植樹造林的道路。

    聽說南泥灣要開發建設時,邢丹東特別擔心所造之林會被毀。讓他高興的是,南泥灣開發建設更注重護林護草,他們種植的樹林大都得到了保護利用。

    如今的南泥灣,林草覆蓋率達87%,地表水水質達到Ⅲ類,空氣優良天數330天以上,白鸛、黑鸛、金雕等國家級保護動物在此棲息,野大豆、沙蘆草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隨處可見。

    碧綠的稻田、青翠的荷塘、鮮艷的花田,南泥灣已成一條美麗的綠色生態長廊。

    來過延安7次的贠恩鳳深情感嘆:現在的南泥灣,真的成了陜北的好江南。

    (三)

    曾經怕帶人去南泥灣的延安市當地人,現在很愛帶人去南泥灣。

    除了這里已是延安又一“醉美”景區外,南泥灣還走上了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新路。

    在現代農業道路上,南泥灣目前已與北大荒、青島袁米、陜西未來等企業聯合打造高品質稻米產業;與延安農投集團合作,建設現代農業物流園區和冷鏈倉儲加工廠等基礎設施;與上海交大共建南泥灣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助推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南泥灣開發區共建成群眾安置房46棟789套,改造農家院落345戶、改廁267戶,環衛、綠化一體化全覆蓋,人居環境改善顯著。同時打造了桃寶峪、高坊兩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盤活閑置院落12院,培育農家樂、鄉村民宿等實體經濟32個,為770多個農民工提供了家門口就業機會,核心區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9500元增長到16530元。

    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大批游客紛至沓來。景區累計接待游客22.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60萬元。其中,“李沖家香菇面”日均營業額達6萬元以上。

    廣東中山人李沖,當年跟隨紅軍長征到陜北,他屯墾南泥灣時給王震和葉劍英烹制的香菇面深受贊揚,后來留守南泥灣建設兵團工作。如今,他的后人把香菇面絕技傳承下來,使“南泥灣香菇面”成為當地最有名的地方美食。

    未來5年,南泥灣將實現集聚企業100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300萬人次、轄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元以上的目標;將打造成紅色精神食糧策源地、西北農業科技試驗田、全國鄉村振興樣板間、西北一流生態康養地和省級產業開發區。

    在延安南泥灣勞模工匠學院開工現場,贠恩鳳置身已經太“不一般”的南泥灣,欣喜地放聲高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

    好地方南泥灣,鮮花正滿川。(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


    編輯:王林埡 責編:賈俊忠 編審: 監制:

    智慧儀隴APP 舉報

    論壇熱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久久香蕉综合色一综合色88|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综合精品|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观看不卡顿|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 亚洲国产综合欧美在线不卡|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久久综合色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伊人亚洲综合网|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久久综合丁香激情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二|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欧美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综合在线免费视频|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小说区 图片区色 综合区|